第36章 欲狂-第2/5页





        徐智清对养孩子没什么经验更没什么耐心,孩子看一眼后交给他亲妈带,不论带成什么样都不管。

        但田昉、沈昌平和孟旬阳,却对阿豚投以巨大的关注。

        追随徐智清多年,他们早就看出她没生育的意向,之前田昉不信邪举荐好多人,每一个都生的风姿不凡,但每一个都没入徐智清的眼。

        这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聚族而居,以同族人之子为子也是常事。

        阿乳公主诞下一子后,他们放心之余就是想好好培养这个孩子,期待他能成为新一任郑王。

        孟旬阳是写信自荐,说他在读了多少多少书,可以当阿豚的老师。

        田昉、沈昌平现在仗着齐国和王后的势在郑国如日中天,知道阿乳生子内幕,说阿豚公子养在宫外或许更安全。

        但徐智清就一句话:“你们去问阿乳吧。”

        阿乳肯定不同意,她就像一个大孩子,现在有了一个小孩子,新鲜劲儿还没下去,谁问也不行。

        田昉他们去的次数多了,她嫌烦甚至一直紧闭宫门,宁愿用小门出入也不愿意见他们。

        时间长了,这件事就搁置不提。

        边城发展的越来越好,每年的税收都是一大笔进账,朝中人跟郑王斗的如火如荼,一时间竟然没人发现这块肥肉。

        等到他们注意到边城的时候已经是三年后了。

        这一年郑国大旱,水源干涸,田地龟裂,颗粒无收,百姓为了活命只能以树皮果腹。

        虽然这么惨了,但还是要交税。

        边城附近的小城池为了活命全部自请并入。

        郑王心腹在朝中描述:“异人瑰宝如地上沙,皮毛香料盖作土,……税金与鼎同重。”

        鼎是这里最大的重量单位了。

        朝中人都为此眼热,时下大旱,世家屯粮够吃几辈子,不能与百姓并论,但他们手中的城池却受到了影响。

        大王收税其实是对着坐拥城池的世家收的,但他们为了积累财富往往把税金转移到百姓身上,正常年间收完税百姓还能吃饱,但现在吃都没得吃了,他们只能自掏腰包。

        这样一来总有人不情愿。

        这时候要是能把边城要过来就好了,有边城填补,郑王还会在意他们这仨瓜俩枣的吗?

        大王吃肉,哪怕给他们喝一口汤呢?

        有人站出来说:“自古以来就没有给王后封地的说法,此为异端,还望大王收回成命。”

        另一人也说:“郑国境内莫非王土,即使这两座城给了王后,也应与其他城池同等对待,秋下应补交税金……”

        但不论他们讨论的再怎么热火朝天,田昉也只是在殿上耷拉着眼皮,没有回应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