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西戎再犯-第2/4页
没错,这份个人自传就是这么臭这么长,把徐家历代有名的人物都编了进去,最后用一句“天下灵秀之气尽在徐氏”作为结尾。
是一份很标准的颂圣书。
在现在这种“耻言战争”的氛围下,这是能找到的记载最全的战争史了。
前言是:很久很久以前,天子手中还有军权,还没嗝屁,他十分温柔、宽容,对待蛮夷之地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每年只需要他们进贡自己的特产、美人、钱就可以保平安。
这种幸福而又停滞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
像齐国、郑国这种国中国越来越多后,天子的威名逐渐减退,刚开始蛮夷只是减少送到皇宫的贡品,慢慢就是断供,酝酿几百年后终于借着一次全境饥荒的机会,战争打响了。
初步战场就在郑国的西北部,那时候那里还是跟郑王一起自立为王的好兄弟陈国的地盘,西戎王一打,陈国就去求天子派兵,天子那时候只剩个空壳,一代代都是被各个子国供养起来的米虫,根本不管这些事。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其他子国包括齐国在内也没管,就让陈国自己打。
等到陈国国破后,郑国作为接壤国直面西戎这才开始慌了,好在其他子国感到危机,大家一起联合起来,给战争最前线送粮送人,战争激烈的时候就多送一点,战争少的时候就少送一点,勉强吊住几个前线阵地国家的命。
这一段就被他们记载为“太平盛世”,说西来的商人很多很多,天下异物尽显。
但那一代天子是个烈性人,知道自己失去近半领地、救国无望后,吞金自尽。
天子这个天下一统的精神寄托一死,遮羞布再大也挡不住了,史官在这一段开始多次提及灭国。
打到最后齐国自己都成前线了,这时候终于出现一个徐鸿运救命,勉强维持住了仅剩的河山边境,然后就是徐晋鹏出世,收复了一点失地。
徐智清读到这里已经能明白他们对戎狄的恐惧了,这么漫长的战争史中,只有齐国徐氏可以说赢得了一场胜利,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借由徐氏余光恢复太平,但没想到梦碎的这么快。
现在距离徐晋鹏登基只过去了十年。
郑王给徐氏公主下马威的时候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吧?
他会怎么办?
自己出兵扬大王威名?
还是过来求自己这个王后跟齐国联络请求支援?
徐智清等了一段时间,直到这个冬天过完也没听到郑王出兵迎敌的消息。
冬至来临时,国中甚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祀,喜气洋洋、歌舞升平。
田昉说那队报信的士兵都死了。
很好,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