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田氏-第2/4页





        徐智清发现原主是没有名字的,或者有了名字但知道她名字的人已经死了,田家人就笼统的称呼她为徐姬,这也不算薄待,姬在这里一般指代贵族的女儿,怎么喊都不会出错。

        她初来乍到很安静的接受了侍女的安排,这里的人都对她很客气,女红做的再差教她的老嬷嬷也只是皱着眉,没敢指点一句。

        习字其实就是描摹,侍女拿来一筒竹简,一盘沙,点着一个字就轻声念出来,然后再在沙盘里一笔一划的写。

        她不知道原主之前接受过多久的教育,反正到她这儿字音字形全都要重来。

        徐智清大多数时候都很淡定,横平竖直的字只要知道了发音就不难懂。

        偶尔在侍女连着拐好几个弯或者画圆圈的时候,她才会皱一下眉。

        这里的文字近似于甲骨文,但又没甲骨文那么难懂,算是表意文字的一种,虽然跟现代汉字比有很大差距,但凭借着“识图辨字”的功底,十个里面她还是能认出一两个。

        她身边的侍女跟嬷嬷一直都很安静,除了徐智清看不懂拍拍她的胳膊让人重复外,她们基本不会发出什么声音,顶多说一句:“快到冬天了,树叶都黄了。”

        或者是:“女郎,今天要吃什么?”

        徐智清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怎么样,跟那帮一起过来的孩子比是好是坏呢?

        侍女和嬷嬷精细的照料她,每天还有夫人定时过来关心,小公子、小女郎过来陪伴解闷。

        日子似乎还不赖。

        她吃到了一种类似现代火烧的面饼,虽然说不上宣软可口,但跟干巴巴还能扎伤喉咙的干饼比起来,实在称得上美味了。

        除此之外,其他食物也更加“丰盛”,有炖煮过后加了大酱的肉块、腥臭腥臭的咸鱼,甚至还有新鲜的带着一点土腥味的绿色叶菜。

        前两个徐智清都没多碰,但绿叶菜上来她真是两眼放光,这一路条件十分艰苦,吃干饼喝脏水通便不畅,要不是有人看着粮食,她早就跟马抢豆子吃了。

        绿叶菜一点也没剩,她全吃了。

        侍女把她吃不下的自己拿去吃,吃完端着收过来的餐盘去厨房,不过放完东西却没直接回去,而是拐到另一间屋子。

        这屋里坐着两个人,要是徐智清见到肯定能认出来,田家家主田壁和那天一直引着她说话的青年男子,田壁唤他“子仲”。

        子仲开口问:“怎么样?”

        侍女行了个礼,垂手而立:“不喜衣衫繁复、宝珠、女红、游戏,善阅读,不爱荤腥,今天只用了一点鲜蔬。”

        子仲说:“应该是吃不惯,泰安那里四季如春,江河小且浅,鲜味不如咱们这里好,多食禽类。不过粮食长得好,鲜菜一接地就猛长,丰收年间连百姓餐盘也常见。”

        但在承洲这个季节,一盘鲜蔬可与金饼等价,如果不是家里养的农人可在冬天育菜,他们就是靠着金山也难吃上几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