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父皇,海外竟有广大地域吗?-第2/5页
“不过,百越之地新附,郡兵戍卒若只闷在营中苦训,也不免失了威慑作用,让包藏祸心之辈,窃以为有可趁之机。”
“若是我来任这郡尉……”
“其一,时常进行长途拉练,或者说武装游行……如此既能训练兵卒,也能震慑包藏祸心之辈……”
“其二,每逢农闲时节举行公开阅兵,举行之前大肆宣传,让治下越民皆来观礼瞧热闹……此阅兵并非校阅兵卒,而是展示大军之威,如何声势浩大,如何震撼人心,便如何搞,旨在震慑包藏祸心之辈……”
“其三,阅兵之后顺势举行一场真正的校阅,邀请越民青壮也参与其中,勇壮优异者赐予布帛粮米,并将之记录在册……那等勇壮之士,在乡甲亭里之中,也必然颇有人望,他们不见得会包藏祸心,但包藏祸心者,必然要仰仗拉拢彼辈,将他们记录在册,可方便监察……”
“其四,校阅之后让军中宣教官拿出看家本领……为越民讲一讲军中那些喜闻乐见的军法思想故事,再搞一搞忆苦思甜大会,让越民谨记战争的痛苦,以及往日的贫苦,在想想如今丰衣足食的安稳……如此,包藏祸心之辈纵然想搞事,也多半无有越民附从!”
“其五,针对西南之地那些尚未归附的诸夷,有百越之地作为榜样,也应是以派遣间客煽动起义,徐徐蚕食为上策!”
秦墨终于停下话头,摘下腰间竹筒水壶饮用。
嬴政和扶苏,以及文武诸官,听得连连颔首赞道:“此五策甚是可行……这五策若能贯彻下去,百越内外当战事少发,大体承平矣!”
蒙毅、张唐、辛胜、羌瘣四人则是拜下:“多谢秦相赐教!”
老王贲与老范增却是暗暗苦笑。
秦墨这五策,总的来说四平八稳,但其中第二第三第四条,却胜在环环相扣,让越民参与阅兵盛会,瞧热闹的同时,已自入彀中。
尤其那军中宣教官,是秦墨搞出来的戍卒体制,也被秦墨运用到了极致,趁着阅兵盛会用之抚民,则事半功倍。
实在让人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不服不行!
“爱卿可有给民政官吏之良策?”
嬴政一事不烦二主,也不再向诸文武问策了,只盯着秦墨问道。
秦墨喝光了竹筒里的凉白开,揖手道:“大致的基础治理方略,陛下与诸同僚心中,想必已有计较,无非是兴修水利道路,招纳山林部族迁居平原,让大秦百姓移民填充,鼓励通婚融合,推广雅言文字……”
“臣这里便不多做赘述了!”
“不过依臣之见,想要将百越之地,牢牢掌控在大秦的统治下,只是派军队镇守,移民进行融合,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如同塞外一般,鼓励商贸互通有无,走动的多了自然联系紧密,互相形成依赖,介时不融合也融合了。”
“百越之地有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紧俏之物,又有蔗糖、香料那等大宗民需之物……
“民政官吏当鼓励治下之民,在口粮田外多多种植甘蔗,建设避风良港,打造抗风能力更强的海船,去移植采摘外海诸岛上的香料。”
“如此,商旅往来繁盛,百越之民有利可图,一切隐患皆会迎刃而解,消弭于无形……”
嬴政连连颔首,击掌赞道:“是极,爱卿真有良策也!”
扶苏和文武百官也道:“这蔗糖和香料,于百越而言,便如羊毛和棉花之于塞外……有此二物,百越之地便与我大秦绑牢了……不出十年,百越必为大秦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