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紫金山道人-第2/3页



黄奶奶像得到大赦,松口气,脸上现出神采,再三感谢,又看向我,“这个小年青是什么人,真不简单,多亏他!”

“是我朋友的儿子,在南京上学,在这住几天。”

她又一个劲谢我。

回到诊所,已经十点多。孙医生倒杯水,坐下来。“那阵风刮得狠,我被一熏,看来小丫头真想带毛毛走。”

“我当时也一愣,没想到一个小丫头的鬼魂还挺厉害。”

“是怨气重!横死的人怨气都重,幸亏你反应快,把长生咒念完。”孙医生大口喝水。

“你也懂道术?”孙正在看电视,转头对着我。

“葛正的水平很高,非常老练,一点看不出来!”

孙正有点意外,瞧着我,眼里露出神采,“幸会幸会。”现在懂道术的人极少,我俩又年纪相仿,所以他挺高兴。没想到孙医生用“老练”这个词,他看人真准。

“以后要切磋切磋。”我笑呵呵说。

“你挡在我面前时,从口袋里抓了什么扬在风里?”

“九死还魂草,就是昨晚上山采的草药,这种草夜里采最好。”

我笑笑,“没听过。”

“这草驱鬼非常灵,比艾草好。本想用掌心雷,但掌心雷杀伤力太大,小丫头不是厉鬼。”

驱鬼的方法太多,能写一本书。

“黄大姐这辈子过得很不容易,三十多岁就开始守寡,辛辛苦苦把儿子带大——”孙医生叹口气,“她儿子和媳妇现在在苏州打工,两人对黄大姐也不孝顺。”

怪不得他不收黄奶奶药钱。

不能洗澡,只能用湿毛巾擦擦,遇到缠绷带的地方小心翼翼。他俩到浴室洗完澡,回到屋里。孙医生看着我,露出别样的笑容,“你也是同道中人,我和孙正每天早晚都要修道,要不要一起练练?”

心里一愣,没想到他俩是正儿八经的修行者。

“行啊,反正也闲着。”说着跟他走进西边偏房。

孙正已经单盘坐床上,双手结天罡印,两目微闭。我俩走过去,脱鞋上床,也闭目打坐。

道家修行的方法很多,有服饵、辟谷、守一、行气、存想、禅定,法门不一。双手结天罡印,用于守一和行气。《庄子》云“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即“神”。守一与行气往往同时进行,修行时一定要心无外骛,意识专注,心静气和,节奏缓匀。

《太平御览》“方术部”里讲述详细:“《老子》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口鼻也。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取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入五脏,小肢皆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焕,诸疾去矣。”

行气分外息和内息,内息法较难掌握。内息又称胎息,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但胎息不是不呼吸,葛洪详细说明了练习之法:“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者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我只是个业余修行者,没练过胎息。孙医生和孙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闭目静息,一动不动,仿佛钉在席上。屋里白亮亮,三条影子印墙上。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得道。听叔父讲,得道的高人能上天入地,游于三界,洞悉天机,和电视里的神仙一样,**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个皮囊。要是找到这样的高人算命,他们能直接看破你的今生和来世。

连人的下辈子都能看到,实在不可思议。但这样的高人绝不会透露天机,只有遇到有缘者,才会讲出一点,点到即止。可凡间的诱惑太多,人的**太多,真心修行的人极少,孙正这么年轻就修行,真是罕见。

腿已开始发麻,耐着性子,轻轻喘息,屋里静悄悄。

困意袭上来,头不自觉一沉,身体一晃。“你还没康复,回去睡吧。”孙医生睁开眼,看着我说。

朝他俩道个别,赶紧回到东边的病床上,倒头就睡。

早上醒来,天光大亮。一看手机,没到七点。身上明显有精神,伤口已经不疼,估计蛊毒真是除了。孙医生这身本事跟谁学的,怎么如此厉害!他怎么会解虎尾金蚕的毒?估计全世界都没人会解,莫非他真是赵坤的人,这一切又是个圈套?也许那只黄鼠狼知道孙医生能救我,故意引我过去。脑里乱糟糟。算了,他真是赵坤的人,至少说明我死不了,也省得我去找赵坤,顺其自然吧。昨天中蛊都快死了,现在又一切正常,真像做场梦。如果我真有狗屎运,被孙医生解了蛊毒,以后绝不与赵坤纠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