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初见张三丰



  当天晚上回去,宋远桥对他严加叮嘱,让他好好跟着俞岱岩学武,千万不能惹俞岱岩生气云云。

  紧接着第二天,宋远桥带着他,备足礼数上门拜师。

  一头磕在地上,一杯茶奉上,从此他就有了师父。

  师父不同于师傅,一声师父,一生父子,如今年代就是这个规矩,天地君亲师,以后俞岱岩就是他另一个爹,养老送终他要管的。

  虽说如此,这事却是利远大于弊,几位未曾见过的师叔,在今天齐齐到场。

  四师叔张松溪,六师叔殷梨亭,七师叔莫声谷,看待他的眼神多了几分亲切。

  三师兄俞岱岩一直都是他们的一块心病,如今三师兄喜收爱徒,未来有了新的指望,这怎能让他们不高兴。

  流程走完,他就要从家里收拾铺盖,搬到俞岱岩这里住。

  对他来说,这倒是件好事,宋远桥太过严厉,而且就像跟他有仇一样,只要稍微跳脱点,就会引来训斥。

  不过可以理解,无仇不成父子嘛,而且宋远桥还是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自然希望他的一切行为都要完美无缺。

  这种教育方法自然没错,关键缺个人——慈母,光有严父没有慈母,教育未必成功。

  搬到师父俞岱岩的隔壁住了下来,伺候师父的活不需要他来做,平常都有道童贴身伺候。

  而且他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悠闲,一整天闲着的时间极少,起码前几天一直如此。

  上午跟着俞岱岩学口诀,找气感,下午还要去私塾上课,一天忙到晚,连轴转。

  好在这个世界的文字与后世差别不大,学上两天,多看几篇文章,字已基本认全。

  跟师父俞岱岩说过之后,通过了其考校,然后他就跟私塾说再见了。

  他的便宜老爹做事还是挺讲究的,得知他不去私塾之后,也只是问问情况,到也没多说什么。

  一周后,他对身体的穴位有了基本的了解,俞岱岩便带他走上了习武的道路。

  所学内功是武当九阳功,是由张三丰在九阳真经的残决上开发的新内功。

  外练震山掌和开山刀法,加上一门轻功梯云纵。

  按照俞岱岩的说法,人体的内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父母的先天之气,一部分是由五谷杂粮经过脾胃转化所形成的后天之气。

  所以习武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身体内的先天之气,也就是找气感。

  于是乎,何威便开始了每天的苦逼的站桩生活。

  惠日峰。

  “注意双手要置于丹田之处,呼吸不要乱,吸气时,意想气由周身一圈一圈向丹田收缩,结聚于丹田,呼气时,意想丹田气一圈一圈冲向整个身体。”

  俞岱岩端坐在太师椅上目不转睛的盯着正在练功的何威,口中不断训诫道。

  学刀法的第一步,要能拿刀,由于学的是重刀,所以他的第一把刀就是十斤重的石刀。

  刚开始双手握刀,每天一个小时,后来单手握刀,每天二个小时。

  这里可都是虚步握刀,也就是保持着扎马步的姿势握刀。

  初练习的时候,他都有些吃不消,可还是咬牙坚持下去,过上两个星期后,内功入门,加上找到诀窍,倒是适应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着,他与师父整天就在惠日峰练武,从早到晚,几乎不间断。

  按俞岱岩的话来说,打基础不需要劳逸结合,还没到那个境界,一个字——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这样练习,又没肉食补充,身体自然供不应求,所以他这个师父就把他以前攒下来的药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参和灵芝都丢进了他肚里。

  有了大药相助,无论的内功还是外功皆是进步飞快。

  二个月后,他的内功小成,刀法有了雏形,轻功则是才刚刚接触。

  今天他与俞岱岩没有在惠日峰练武,而是跟着他的便宜老爹来到山脚下。

  俞岱岩坐上了他给制作的特别版轮椅,内气驱动,时速可达二十公里每小时,比一般人跑的快多了。

  某一天他听师父俞岱岩讲内气对武器的作用时,突发奇想,想着要不整个轮椅,他向来都是想到就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