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立正殿里,李世民正跟长孙聊着今天李芸菲带兵围了吴谦庄子的事情。

  “这个小姑娘怎么这么莽撞呢。”长孙有些埋怨。

  “朕知道,这丫头一心想为大唐建功立业,一嘛就是能融入大唐,她毕竟相貌与我们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朕记得她今年应该是快十四了吧,也没个婚配对象,整天就在军营里跟那些遗孀们在一起。二来嘛就是报仇,她知道了自己的父母都是被突厥人害了之后每次出征冲锋陷阵都在第一个,有些男性将领都对她佩服不已。也算是个忠臣了。”李世民有点惋惜的说着。

  “那也不能这样胡来啊,带兵进攻当朝男爵府邸,这要是文官们弹劾的奏折牵扯到卫国公,那陛下岂不是又很麻烦”长孙也是考虑的很全面。

  “无妨,朕已经叫知节,叔宝他们带着卫国公前去了,起码也能给谦小子一个交代,再说了谦小子也不是个不近人情的人。”李世民简单的说道。

  “但愿吧…”长孙愁容满面,有股不好的预感。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在门外求见。”一个宫女进来通报到。

  “这俩孩子,今天还搞这么出,宣吧”李世民笑了笑。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母后。”李承乾和李丽质进来跪在李世民和长孙面前。

  “平身吧,乾儿啊,你今天怎么舍得过来给你母后请安了啊,最近这是在忙什么啊?”长孙很高兴李承乾能过来,多让李世民和李承乾接触一些,对自己儿子太子之位会更加稳。

  “回禀母后,儿臣从吴县男那回来之后,觉得吴县男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将武德年间开始的民部关于赋税,人口户籍,还有田产等相关资料一一查阅,所获颇深。”李承乾向长孙汇报到。

  “噢?那你说说,你又何见解?”李世民捋了捋胡子,期待的看着李承乾。

  “回父皇,从武德年间开始,各地人口均逐年下降,直至武德八年才稳定,实则是各地纷乱战争所致。各地官府所贮藏粮食到武德九年的时候已经见底,受灾百姓人数上升,人口迁徙,导致原本可以撑过灾荒的城市也慢慢的被侵蚀,看似天灾**,实则是官府对仓粮轻视。赋税上儿臣不敢妄言,还请父皇赎罪。”李承乾给李世民磕了一个头说道。

  “无妨,世家把持民部这么多年,赋税上的动作肯定有的,但是现在朕还是动不了他们,暂时先让他们蹦跶几天吧。”李世民很满意今天李承乾说的话,这个太子以前太过于按部就班了,是吴谦骂醒了他。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吴县男的小学堂法子可以一试”李承乾突然说道。

  “小学堂?”长孙和李世民疑惑地看着李承乾问到。

  “对,就是上次吴县男说过的要在自己的庄子上开办小学堂的事情”李承乾说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光。

  “呵,玩闹,他一个商贾家庭,或许在书院里读过一些书,可是这教书育人的事情,朕信不过。”李世民还是对吴谦的能力有所怀疑。

  “父皇,那儿臣也是商贾咯。”李丽质歪着小脑袋调皮的问着李世民。

  “你这丫头,朕在说正事呢”李世民没在意。

  “父皇,儿臣也说的是正事呢,儿臣就在想啊,为什么孔师李师饱读诗书做不出来盐,为什么河间郡王要和一个商贾之子一起唱歌喝酒舞剑,他们可是号称最聪明的人呢,这是为什么呢。”李丽质的语气很明显就是在为吴谦说话。

  “臣妾也觉得丽质说的很有道理呢。陛下可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出身或者从事行业就否定了一个人的能力呢”长孙笑着说。

  “观音婢,你怎么也…”李世民有点发懵,怎么自己家里都在给吴谦说话。

  “父皇,儿臣觉得,可以等吴县男先办,到时候看到效果我们再照着他的样子再弄,这样的话就没有问题了。”李承乾说道。

  “乾儿啊,想不到你最近还能有这种思路,朕很欣慰啊。”李世民笑着摸着李承乾的头说道。

  程处默带着程处亮一大早就来到吴谦的庄子门口,经过昨天的事情,现在庄子上的庄户们已经开始对处默这些人有了一些顾忌,甚至看他们的眼神都有一种怀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