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于领罚





东大殿正殿为孔子殿,除了特定的日期正殿大门常关,学子不可私自入内。

        偏殿有十数间,南北遥相对。

        过偏殿,沿着石子路往南行,可见到一条长廊,长廊的尽头朝南向的就是山长书房。

        祝英台担忧的看着梁山伯,张嘴欲说,却被他揽过肩头,出言安慰:“放心吧,我会向山长说清楚的。”

        “那他……”祝英台朝王蓝田的方向望去,皱着眉头,“他为什么要陷害你?”

        “这中间应该有什么误会。”梁山伯将她带到一旁阴凉处,半弯着腰继续宽慰她,“你不用替我担心。在这等我回来。”

        祝英台秀丽清隽的脸庞满是焦急之色,她为了不让山伯分心,很是配合的点了下头:“好。我在这等你。”

        闻言,梁山伯拍了两下她的肩膀:“嗯。我去了。”

        祝英台咬着唇,看着离去的身影,忽而想到什么忙提衣摆往东大殿的北面跑去。

        -

        王蓝田先一步到了山长的书房外,但她并未进去,而是候在梁山伯的必经之路上,把他拦了下来。

        “梁山伯。”她抬臂将人拦下他,“耽误半盏茶,我们私下谈谈。”

        他看了眼山长书房的方向,又看着王蓝田,遂点头同意。

        王蓝田开门见山,从怀中取出那份不知何时就到她手里的所谓情诗递给梁山伯:“你最后一次看到它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梁山伯想了下:“昨晚戌时,在寝舍。”

        “能否告知,你是从何得来的?”她又问。

        梁山伯摇头:“不能。”

        王蓝田挑眉:“那你可知这是谁写的?”

        梁山伯:“知道。但是我不能说。”

        她试探:“写诗的那位先生可姓陶?”

        梁山伯:“不是。”

        “哦……”王蓝田微颔首,又把诗稿拿回细细观摩了每个字。

        先前在蹴鞠场上站得远,只是粗看了一眼,未仔细辨认笔迹,如今细看自是察觉了其中的不对。

        那仿字之人,努力模仿诗稿的笔迹,将字形摹写的极像,可一人的字若到了超神之境,自带风骨神韵。

        形可摹写,笔下的神韵风骨又岂是能描摹的?

        这诗稿字迹浑然天成,运笔转笔之连贯妙绝,如临神境。

        而落款的笔迹却徒有形而无神。

        王蓝田嘴角忍不住上翘,抬眼看着梁山伯:“写此诗稿者……是不是姓王?琅琊王氏的王。”

        “不……”梁山伯下意识要反驳却发现王蓝田说的是对的,他不能诓骗王蓝田,但他又答应王凝之为其保密,两难之下舌头打了结,“不,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