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惩



李矩不愧是皇帝身边大太监,即使已到湘地的释惠和尚也没有动摇过他位置。

        寥寥数语,他把皇帝的意思传的清楚。

        第一,皇帝只挑十个人罚,这十人由太子挑出来。

        第二,再有闹事者,革军为民,子孙科举永不录用。

        第一点,皇帝退了一步,只挑十个来罚。第二点看着不显,但闹事者不可能免受夹棍而离,百来棍下去,非死即伤。再加上军籍之人贬为民,无田地过活,身又残疾,就算一时活得下去,也不长久。更绝了他们子孙日后入仕翻案的念想。

        外头的谣言乱语四处窜飞,寻常些的人定然受不住。朱载堂跪在乾清宫前的身形依旧清正,如一座定住的山。

        李矩说完之后,上前朝他行礼,“殿下,陛下说您不必猜,他不会害您。”

        朱载堂唇角一挑,相当识趣道:“儿臣谢过父皇。”

        几位武将还想再求,他隔着重重人影望去,陈都督见他眼中喜怒不显,心中更觉于无声处听惊雷,狠目压下欲起身请罪的武将,那些人敢怒不敢言地闭上了嘴。

        ……

        不知乾清宫前局势如何,北平清吏司里的几位郎中已经等得不耐烦,“宋郎中,要不你去慈庆宫探探风声?”

        他们不敢叫宋昉直接到乾清宫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慈庆宫打探一些消息回来,安一安他们的心。

        宋昉刚想说些什么,另一个郎中立马附和道:“对对对!宋郎中曾是殿下伴读,受了殿下那么多恩惠,于东宫必然熟稔。”

        他胖脸一挤,朝宋昉露出个笑,“你去打探,是举手之劳,再合适不过。宋郎中,我先在此谢过。”

        “我是去过慈庆宫,也确实是以伴读的身份去的”,宋昉眼神骤然一冷,“只是我是以探花之身入的翰林、从翰林入的户部。既入清吏司,如何不懂算术?”

        他一眼就看出这人心术不正,瞧他年轻,以为他脸皮薄,半夸半讽地,就能挟制他做事。

        算术、算计,两者原本就相通,装什么?

        那郎中脸涨得通红,喃喃道:“如今是一句话都说不得了……”

        话里透出十分委屈。

        宋昉绷着一张脸道:“都察院不提,六科给事中也掌谏言之职,我看清吏司不是大人的高就之所。”

        第一个郎中见越说越不像话,忙在中间调停,一脸和气、笑得弥勒佛一样,“宋郎中不要与他计较。”

        “我不想与谁过不去。此番不过是借用到北平清吏司,办完正事,我是要回去的,何必与谁闹出嫌隙?只是我向来看不惯阴阳两套,好好说话,我自不会说些什么。”

        宋昉不常生气,就算生气,无需隔夜,两三个时辰就自好了。只是他发现,好脾气容易受人欺负,偶尔发一通怒火,别人倒尊着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