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初闻-第2/3页





    皇帝下达命令或圣旨,也是由中书省或内阁去起草执行,一样没有私密性。

    而密折制度就是在于札子、奏章、题本之外,又重新设计了一套官员给皇帝上书,皇帝给官员下令的系统。

    密折制度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偷偷摸摸的给谁一个匣子,然后谁就可以偷偷的打报告了。

    密折制度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给所有合适的官员都有一份可以给皇帝上书并接受皇帝命令的制度。

    从此大小官员不分公私事都可以用奏折给皇帝上书。

    而这类奏折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看。

    因为人人都可以给皇帝上书了,并且是密折形式。

    其他官员也不知道同僚到底给皇上写的是什么,有可能是请安折子,有可能是报告自己贪污受贿的。

    因为只要身份合适,官员都可以给皇帝写密折。所以那些贪污受贿,或者是密谋造反结党营私之人,根本不敢相信任何人。

    要是只有一两个人才能上密折的话,总有会露出马脚的一天,这些人只要将其排除在外就可以了。

    密折的告密威力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而密折告密怕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身份合适谁都可以写,基本上那些官员的同僚都可以写。

    如此就造成了官员之间相互不信任,真有什么事谁也不敢相信谁,谁都有可能是告密者,是间谍。

    这其实就相当于将后世的意见箱之类的东西,从一开始的领导办公室门口或监控下面,挪到了厕所里面或没人的地方。

    官员真正发现问题也就敢给皇帝汇报了。不用像之前一样,怕自己的告密奏章题本还没送上去了,人家就已经知道了,先一步把自己给做掉了。

    而皇帝看完所有得密折后,将一些私密的,不适合大众知道的,或简单的,直接可批示用印下发。

    皇帝给臣子们下发了怎样的命令,军机处包括其他人也不知道。

    只有皇帝觉得可以让别人知道的,或有难处,自己不想背锅的事务才让军机处得知。

    然后让军机处商议怎么处理,商议完后交由六部或地方执行,由此便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说白了就是皇帝能处理的就自己处理了。

    皇帝自己处理不了的,或不想处理的,就交给军机处。

    军机处能做什么事,或不能做什么事,不是由军机处说了算,而是由皇帝说了算。

    皇帝让军机处、处理什么,军机处就得处理什么。

    皇帝不让军机处管理的事务,军机处一样也不能碰。

    从此皇帝的权利大增,不分内外大小事物都可处理,军机处也没有了像内阁一般侵权的机会。

    而内阁起草诏书敕令之权,也就变得可有可无。

    因为皇帝直接用密折这套体系下达命令或圣旨。

    清朝封建社会下的皇权巅峰之称号,就是凭着军机处密折制度以及八旗军制而来的。

    一军一政文武分明。清朝制度可谓集皇权之大成。

    完颜璟想完明清两朝的中枢政治体系之后,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腹稿。

    接着随手拿起一份札子,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完颜璟眉头紧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