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空,弘治暗争二零五-第2/3页





    清和想一想,却道:“那主上的心思,是要以宗女代嫁了?如今却是正好,这些使者误解了主上心思,正好便顺水推舟,只说公主早殇……”

    “胡闹!”

    李治难得对他生起气来,厉声一喝:“方才朕说了那些话儿,你竟是全没听进去?朕说了,她们是大唐帝女,亦是朕的女儿,无论如何都不能嫁入边疆为妾!明白么?”

    清和眨一眨眼,难得结巴:“主……主上?”

    李治叹口气,摇头苦笑:“罢了……也是朕不是……这天下人,又怎么个个都可能是武媚娘?”

    再摇一摇头,他却只提笔书批几段,便盖了帝玺,交与他道:“明日停朝一日,便说朕身体不适,叫舅舅代传与那使节可矣。”

    清和眨一眨眼,也不敢多看,便应声称是,自连夜向宫外传疏去。

    ……

    次日午后。

    媚娘午休刚起,便听得殿下小侍们议论纷纷,言语间似乎还夹杂着义阳宣城两人的名字,一时心起,便叫了玉如来问。

    玉如见问自是如实相告:“之前吐蕃来求婚,那婚使好生糊涂,先是……先是强要帝女为配,又在主上动怒之后,扯出了……”

    她犹豫一下,见媚娘一脸了然地点一点头,不见有些伤感,便道:“总之主上是动了真怒,昨夜半夜回批了折疏,先是一句帝女尚存,贵使无需内伤有怀。又接着说若以帝女之尊出降,联姻两国自是大喜,则当明媒正娶,吐蕃赞普以夫礼亲迎新婚正妻于国境之侧。另需依文成公主旧例,备足十万牛羊,一万良马,金银万两以为迎礼。则我大唐自当以帝女出降正礼,回以文成公主十倍之大国嫁资良匠良工,为公主嫁妆婚龛入吐蕃等……结果今日那吐蕃来使便上殿求宗女为配了。只是主上也不曾答应,只说宗女为公主者,配赞普未免有失礼阶,当配王子才是。”

    媚娘闻言,便频频点头道:“这样才对了。吐蕃虽为我国友邦,可动不动便要我国出降公主,且不肯为正妻,这岂非是在侮辱我大唐之尊?该给他们点教训的。何况他们此番之言,实实在在对治郎无礼。该教训的。”

    点一点头,媚娘目光微温:“何况……那两个孩子再如何应该离宫而去,那也该留在大唐境内,留在她们父皇触手可及的所在才对。”

    玉如沉默半晌,才轻道:“娘娘,您不希望二位公主离开么?”

    媚娘安静了一会儿,望着殿下月光,轻轻回道:“这些年来,每每想起嫣儿,本宫心中便是一阵阵的痛。可这越是痛,便是越觉得那两个孩子实在可怜……嫣儿去了,如今尚且有本宫在替她心痛,在念着她。更遑论心中一直伤痛难平,每逢她忌日与诞日,便必要素衣银冠,戒酒肉持斋的治郎……

    可这两个孩子呢?一直以来,都无人念着她们,无人记着她们。所以论起来,到底萧淑妃留给她们的是什么,她们这般活着,到底是幸福,亦或是不幸……

    只怕谁也说不清。”

    玉如看着媚娘叹了口气,不由神色柔软道:“人人都说娘娘狠心,可如今想来,若非因知着娘娘怜惜这两位公主,只怕主上也会有所犹豫的。”

    “……犹豫归犹豫,可治郎最终还是不会送她们去那里的。因为毕竟是他的女儿。”媚娘垂眸:“这便是治郎与先帝最大的不同——同样是对自己心爱的女子所出儿女倍加宠爱,同样是对别个女子所出子女视如无物,先帝是真的半点儿怜悯都不曾留与别的孩子,甚至是从本心里,有些厌恶其他所出的子女。而治郎……他不厌恶。因为于他而言,他从未对别的女子动过一丝别念。所以他自认无愧于本宫,所以他不会厌恶——”

    玉如眨一眨眼:“娘娘的意思是,先帝……”

    “……至少对当年的杨淑妃,以及废昭容韦氏,先帝不能不说,没有半点儿的怜悯之意……所以他对吴王是有些厌恶的——吴王的存在,在在提醒着他,曾经有过的精神上的动摇。”媚娘平静地道:“所以先帝与治郎之间,到底是谁更加专情,却是个未知之数。”

    玉如沉默,好半晌才轻道:“娘娘的意思是……先帝一直要让自己相信,自己是真的只忠于先皇后娘娘的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