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箫恨已逝,今朝凤凰情正浓十四-第2/3页





    德安又应了一声。

    李治沉默半晌,又道:

    “另外,还有一桩事,你得去办好。且还需得小心。务必莫使他人知晓。”

    “德安谨记。”

    李治又沉吟了片刻,这才转头望着自己怀中的媚娘沉睡酣甜的样子,轻声道:

    “传朕旨意,内侍省司宝库里的几个老匠人,年岁已长,也是时候回家颐养天年了。明白朕的意思么?”

    德安一怔,呼吸突然急促起来,目光也格外明亮:

    “主上……”

    “是时候了。”

    李治点了点头,只挥一挥手,示意他下去安排。

    德安微有些响亮地应了一声是,却在下一刻立刻紧张地听着帐内的动静,眼瞧着媚娘没有动静,李治也没怪罪,这才轻声道:

    “那主上,是不是要通知下英国公,请他设法把那位元舅公府上的王氏小娘子,接入英国公府中?”

    “……也好,虽则朕向来言及英国公,都是希望他沉默,但此时看来,若是他能挺身而出,向舅舅开口却是他逐步涉入此局的一个大好时机。那便依你所言罢!”

    “是!”

    李治看着德安欢喜地退了出去,却淡淡一笑,然后又想了一想,转过头去,替媚娘拉上了锦被,就这般看着她的脸,慢慢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

    次日,午后。

    媚娘午休已毕,便惦记着李弘,欲前去看李弘如何,却被明和劝住道:

    “娘娘不必去了,眼下主上正带着小殿下在太极殿里习字读书呢,却是不必太过着紧。”

    媚娘闻言,便是皱眉:

    “治郎亲自带着?”

    “是。”

    媚娘便不悦,明和见状,不由轻道:

    “娘娘这是怎么了?好端端地,怎么就不高兴了呢?莫非是主上这般疼爱殿下,娘娘担心么?”

    “娘娘担心也是有由头的。”

    瑞安的声音一响起,主仆二人便同时转头去看,就见瑞安拿着一件外袍走过来,先与媚娘披好了,这才轻道:

    “毕竟咱们主上,还有当年的废太子殿下,可都是由先帝自小儿一手带着习字开蒙的。与其他皇子,尽皆不同。

    眼下朝局之中,前代老臣泰半还在,看到主上如此疼爱咱们的代王小殿下,再想一想当年旧事……

    怎么会不忧心呢?”

    他淡淡一笑:

    “毕竟,如今的太子殿下,背后的靠山已倒,又是如此平庸无为……

    相比之下,咱们一出生就备受元舅公等一众老臣们喜爱的小殿下如此聪慧,怎么会不让那些对帝位念念不忘的人,心生警惕呢?”

    明和闻言,张了一张口,却实在不知说些什么。

    媚娘见他如此,也便叹了口气道:

    “瑞安说的不错,便是素节那几个孩子不起什么心,便是忠儿不在意……那宫外几个早就盯着治郎这座龙椅的,也不是会愿意看着弘儿如此的。

    所以……治郎此举,实在有些欠失考量了。又或者……”

    媚娘深思一番,却微有些起疑道:

    “莫非他是有心做与谁瞧的?”

    “做与谁瞧?谁呢?”

    明和眨眨眼,轻声问。

    媚娘想了想,看看一眼有所意会的瑞安,慢慢道:

    “也许,是那个能够帮着弘儿,一举登储的人……同时,也是那个能够逼得治郎不得不将废王氏,易中宫的心思先放一放的人。”

    “难道是元舅公?”

    明和脱口而出:

    “可为什么呢?”

    媚娘摇头,良久叹道:

    “不知……但愿我不知。”

    ……

    唐永徽五年十月中。

    刚刚回到太极宫半个月的唐高宗李治,在早朝之上,突然宣布了新的旨意:

    一,为了纪念他的母亲长孙皇后,他要去慈恩寺礼佛一旬。

    二,结束这件事之后,他要前往昭陵下宫,去祭拜他的父亲,大唐太宗皇帝。并且这一去,就是足足一个月。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正当大家要纷纷出列请示上意何故之时,李治缓缓开了口,着令清玉阶,闭殿门,仅留金案三公九卿,六部上座议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