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越女暮作妃十八-第3/4页





    可王仁祐非但未曾如此,还因为惧怕红绡外祖父一旦得了生机必会设法告倒自己,竟向时为大理寺首员的族中亲故求情,定定着着地判了时年已是近花甲,又长年累病红绡外祖父一个流刑。

    这个流刑于这位风骨卓绝,愤懑于心的老人而言,无疑是记催命符,于是是夜,红绡外祖父便自尽于狱中。

    文娘听至此处,便叹道:

    “娘娘,容文娘说句不中听的话儿,这便是那王老大人的不是了……

    若是他肯忍辱负重,信得过先帝治下的清明官度,那不必多长时日,他必然沉冤得雪。

    而且……”

    文娘犹豫一番,到底也没将最后一句说出口:

    ……而且若非他这一番冲动,只怕今日的王善柔,再如何家大势大,也不过能做个二品诰命便是好的,哪里还有今日这般与李治添烦?

    媚娘知她之意,却又一次摇头道:

    “你呀……

    却与红绡一般地想不明白,自苦于此。

    文娘,你需记得,虽我们都信人心可胜天,可需知有些事,实在是天命如此意,人力有尽时。

    何况你也应该清楚,便是今日没有王皇后,只怕也会有李皇后,崔皇后,卢皇后,萧皇后,赵皇后……

    你又怎么会知道,这李崔卢萧赵之辈,又是真正良善大度的人?

    便是这等良善大度的……

    既然身为氏家女,又怎么肯被我这一个小小的先帝才人抢了皇后之尊?

    搁在这大唐宫廷之中,便是再如何柔顺如羊的,只怕也最终会成了狼——

    你也是自幼便随着惠儿入宫的,也算是一路看着治郎走到这等地步的,治郎这等真良纯仁的德心,天子龙嗣的贵身,尚且被逼至不得不自保狠绝行事的地步,何况是那些氏家女?

    所以我也是多番劝过红绡,实在不必因为觉得悔恨的。

    可惜她还是看不清……

    罢了,总之如此,你也知晓此中原由了。

    眼下要紧的却不是这些故旧事,却是要保得红绡平安——毕竟眼下她的父母亲,却还落于王氏一族身为奴役呢。”

    文娘大奇道:

    “红绡母亲不知自己身世么?她若知晓,为何还肯卖身与王氏一族?”

    媚娘闻言叹息不止,又说出另外一重内情:

    这便是为何红绡深恨王皇后,无论如何也要置王皇后于死地的理由了——

    当年她外祖父故后,她的外祖母也一朝病逝,只留她母亲一人,可怜孤苦。

    若是搁在外人家,想必便是计较她一个年幼孤女会不会有复仇之念,至多也只是将她设法除去罢了……

    可偏偏这王仁祐之妻,也就是皇后之母柳氏也是个极狠决的角色,知晓自己夫君如此行事之后,非但不肯悔罪,反而以可怜罪吏之女,替其婚配以求其安的名义,将年方九岁的红绡母亲强以两领薄席的价,贱买了入自己家的奴籍,然后丢与自己族中宗亲府上,一个年近古稀的失妻守墓家奴为妻……

    也是天佑良善,那老家奴也是个好人心儿的,知道自己不能糟蹋了这可怜女儿,于是明里着认做是夫妻,暗里却是认了女儿,这红绡之母也算过了一年半载的安生日子——虽则那柳氏时时着人监视着她,她却也总能得那老家奴照护,安然度过。

    可到底那老家奴年老体衰,不过一年半便病故,临终之前心知自家远房主子必然不能放过这红绡生母,于是便暗中安排着红绡生母早早儿与自己一个认做嗣儿的远房侄儿做了童养媳妇儿——这侄儿便是红绡的父亲——然后他又与侄儿巧番设计,叫柳氏以为时年十岁的红绡生母已死,自然安心。

    原本至此已是人间难事,孰料事隔四五年后,红绡生母已长得脱了当年形状,与红绡生父成亲之后,竟因其身为王府理治内务的夫君不慎小误毁了一卷王氏家传的所谓古文,竟被逼得夫妻双双卖身成奴——且还被签的是三世契(就是自第一代签约卖身的奴婢起,儿女一代,孙儿女一代都要成为契主的家生奴才)。

    所以后来红绡成人之后,知晓这些内情,才会如此恨毒了王皇后一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