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三-第2/4页





    所以皇帝的圣旨,并非不可更改的。只要不出最后一道宫门就可以找相应的借口——

    只是这样的更改很少,再加之宋代开始强化君权制,神化君主个人,所以就渐渐有了后世的天子旨出,不得更改的情况——

    事实上,也正因如此,后世流传的宋以后的圣旨,虽然很偶然,但的确是有个别错别字或是词不达意的情况出现,但五代之前的唐朝,尚且未出现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唐时的帝王虽然权力很大,却还未上升到神化扭曲的地步。)

    王皇后闻得旨令已出承天门,不由更加怒火冲天,咬牙道:

    “为何现在才来报?!”

    胡土哭丧着一张脸,无奈跪伏于地,叩首不止道:

    “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是胡土的不是……

    是胡土的不是……”

    一侧,怜奴见胡土如此,也实在无奈,只得上前硬着头皮劝道:

    “娘娘,娘娘息怒罢!

    此事……实在论起来,却不是胡土不上心……

    据怜奴所知,此番陛下突定徐婕妤承嗣之事,似是于今日早朝之上,突而兴起,颁下令旨的……

    加之咱们万春殿这几日里人人足不出殿,多少有些消息闭塞……”

    言尽于此,怜奴偷看着王皇后的脸色。

    王皇后闻言,脸色更加铁青,可到底她也不是不明白怜奴与胡土的难处,只得咬咬牙:

    “起来罢!好好把事情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胡土这才急忙起身,将今日朝中之事,一一说与皇后听,又道:

    “虽然老大人(指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祐)也是与其他诸家竭力劝止了,可奈何那徐婕妤有元舅公撑着呢……

    不过娘娘倒也不必着急,便是眼下那徐氏得了嗣,到底也不过是一介小小婕妤……

    也害不着咱们万春殿什么的罢!”

    “就因为她是一介小小婕妤却能得了嗣,才会害了咱们万春殿!”

    王皇后厉声道:

    “你是真糊涂了么?!

    眼下本宫方初得了忠儿为嗣,太子尚且未立,陛下便将这杞王嗣与那徐氏……

    而且最紧要的,还是长孙无忌一力支持……

    你想过没有,关陇与氏族一系,眼下可是各奉其利!这徐氏,论起来可是关陇一系的人!

    虽然论起出身,她是比不过本宫与四妃……

    可是她的容姿、年岁……再加上她那个身为先帝太妃的姐姐……

    在在可都是极大的威胁!

    眼下她尚未及笄,便得承幸(皇帝宠幸女子,一般要在女子及笄之后进行,因为宫中女子很多都是年少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但也有个别极为特殊的例子,在还没有及笄的时候就被先中做了皇帝的有封号的高位妃嫔,得到宠爱,进得承幸。像这样的例子很少,但一般都是非常出名的女子,或者极受皇帝宠爱的女子才会有这种情况),又得承嗣……

    而且……

    而且最叫本宫担忧的,却是……却是……”

    王皇后颤抖着,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却不敢说出口。

    怜奴在一侧立着,明白她的心思,也忧道:

    “娘娘是担心……

    那一向不理涉宫中之事的元舅公,此番却是大力撑着这徐氏,只怕他却是抱着要撑住徐氏,在宫中坐大的心思?

    不……不会吧?

    娘娘,虽然这徐氏论起来,的确算是关陇贵系出身,可到底她还年幼,且再者言来,眼下不还有个武媚娘……”

    “正因为有个武媚娘,长孙无忌才会如此奉立徐素琴!”

    王皇后咬牙道:

    “你怎么还不明白?

    眼下陛下心爱武媚娘,此事无人不知。只怕日后,这武媚娘必然是要封妃封嫔……

    不!

    以陛下的心思,只怕非要立她为嫔位,甚至……甚至若有机会,要……要……

    要易……”

    皇后突然住口,坚决不肯将那“易替中宫”四字说了出口。

    怜奴跟着王皇后这些年,到底也是明白她的心思,于是便思道:

    “娘娘的意思是……

    眼下这长孙太尉打着的心思,实则却是想借着武媚娘之势,襄助徐氏一登高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