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六-第2/3页





    想不到荆王之谋如此深长,三年之内无论他如何谋事,都不曾动得小人,然三年之后的今日,他竟一朝挟小人妻儿,以此为逼,使小人不得不入尔……”

    太宗闻之,乃叹道:

    “狼子野心,从此可知。”

    太子李治恨声道:

    “父皇可除此贼!”

    太宗思虑一番,摇头乃道:

    “不可,一来仅得豆卢一人之言,必不使其认罪。

    二来豆卢家人只怕也有所损伤。

    稚奴当设一计,使荆王松其子妻,方成。”

    李治乃思忖半日,便道:

    “父皇,稚奴有计。”

    便密密与太宗言语几句,太宗闻之大喜,乃首肯。

    豆卢闻得太宗不只不杀,还有意救之,初颇不信。

    然太宗只教其安心。

    果然入夜后,便见李治剑术师傅李德奖与家仆李云等三五人,悄然携了豆卢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共五口入内。

    豆卢见之,惊喜莫名,乃再三拜谢太宗之恩。

    太宗遂又以金银遗之,欲使其还。

    然豆卢不肯,乃伏乞道:

    “小人一家性命,皆为陛下与太子殿下所救,此身无长,愿以一生为报!

    请陛下恩准!”

    太宗愕然,乃视太子李治。

    李治再三推劝,然豆卢不肯听。

    无奈,只得纳其为近卫,与德奖同事,豆卢大喜,再三谢过。

    李治又嘱德奖,好生安待其家其族,以备无患,德奖领命而去。

    ……

    看着李德奖带了豆卢一家离开,殿中又复只剩下太宗与自己,还有王德德安时,李治才问道:

    “父皇是怎么看出此人并非误入的?”

    太宗淡淡一笑:

    “父皇一生征战沙场,这些眼力还是有的——此人挟刀的方式,分明便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

    而且看他走路时刻意压重脚步,显然是在遮掩他轻纵之术极强的事实……

    再加上他那种心虚的表情……便什么都知道了。”

    李治诚心道:

    “父皇英明,稚奴不及万一。”

    太宗哈哈一笑道:

    “你也不差呀!

    毕竟是看出他真心不愿忠于荆王,而且还有意投诚的——正好借势下梯给了他条路,收了一名好影卫……

    不错,果然是进益良多。”

    李治却殊无得色,只笑道:

    “父皇教诲,夫用人者,攻心为上。”

    太宗淡淡一笑,再一点头,然后才正色道:

    “知道为什么父皇现在不处置了这荆王么?”

    李治想了一想,才道:

    “早些年前,父皇就已然察觉荆王有意谋反。

    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发,实在是因为,他是枚好用不过的棋子——之前的德母妃(阴德妃),淑母妃(大杨淑妃),却都是因为拿他做榜样,才被敲打出来的。

    还有……还有许多。”

    李治实在不愿再提起自己的两位兄长,便含糊带过。

    太宗也是轻轻一叹,然后才笑道:

    “不错,正如魏征所言: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虽然羊鼻子的本意,是要劝父皇不要骄奢无度,可是想一想,这居安思危之道,于帝王权术之中,也是颇为有用的。”

    李治轻轻点头:

    “所以父皇才留着这六叔的性命,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不慎,便会有许多如六叔一般的人,要来谋父皇的权。

    同样,也是为了提醒那些意图不轨的人,让他们明白,父皇既然能将一个反意昭然的人,控制如此之久,那他们的一切,也都在父皇手中。”

    太宗轻轻点头,良久才道:

    “所以,这也是父皇教你的第一件事:

    若为帝王,则当兼听天下。

    若不知天下事,则不可为天下之主。

    无论是前朝,后宫,还是些须诡秘之事,你当听之,明之……明白么?”

    李治恭声道:

    “儿臣受教!”

    是夜。

    延嘉殿中。

    媚娘漫不经心地陪着徐惠画新扇,心中却早已飞到了那人的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