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欲伐楚,焉可止之二十-第3/3页
李治含笑:
“魏征大人以直谏名于世,虽被人污为沽名钓誉,可在稚奴看来,他之谏,每一言每一语,都是分寸恰当,不偏不倚……是故父皇虽屡屡为其所刺,自觉龙颜不保,甚至几次要诛他一族……
可最后,却都还是不忍伤他分毫。
这刘洎大人却不同——虽然他也立意如魏大人一般,能够成就千古直谏之名,却终究过直过刚,且常常因谏而谏,为谏而谏,丝毫不曾想过父皇之心之性……
是故,他之谏,也不过便是谏而已——这一点,想必诸位师长都看得明白,所以才留他至今,否则以刘洎在朝中树敌之多,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不过说起来,也是难为师长与诸位重臣了——毕竟这刘大人虽然直言敢谏,却终究不若魏大人一般能进直谏。
所以,只怕此番诸位师长与重臣,为了保住刘洎,却推出韦挺出头,代其受父皇迁怒的想法,却是要白费心思了。
因为以稚奴所见,若要父皇停歇此怨,只有两条半路可走。而这两条半路中,最直接的两条路,却是要么高丽灭,要么刘洎死。
其他,实在再无良法。”
房玄龄看着他良久,才突然一笑道:
“殿下此言,当真是惊着老臣了……主上欲征高丽,已然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怎么会与故太子之事,牵扯上什么关系?”
李治便笑对:
“高丽之事,甚至连诸位也都知道,这高丽必然要打,也必定得打,只是却需得长久计。
其实,就连父皇本也清楚——否则不会在去岁末时,特意手诏天下,告此战之要,与此战乃长久之事等内情,更不会亲自出马,挑选良材,又计较长久用……
如此种种,都说明父皇在去岁末时,还是想着高丽之事,要做长久计的。
可是今年初,大哥之事一出,父皇便立时便了态度。尤其此番诏责韦挺之事,分明便是对诸臣的回应——
舅舅他们为了保刘洎大人,便推了个自四哥事后,最不受诸臣待见父皇信任的韦挺出去挡一挡父皇的怒气,却不想试出父皇因失子伤心,加之不得合葬之事怨气横生,竟然会冲动到决意强战高丽……不知是也不是?”
房玄龄不语。
李治继续笑道:
“更糟的是,原本师长已然安排了一手妙棋,特请李大亮李将军以临终遗表,以情牵动父皇之念,稍息争征之心之计已成了……结果却被这刘洎一番进言,全然破坏。
师长……”
李治面色转为同情:
“难为您了,刘洎如此自作死,却还能得师长如此庇护。”
房玄龄闻言,心中感激知遇之情,一时难以言表。
良久,他长长一叹道:
“此番离长安来洛阳之时,老臣曾经想过,若是劝不得主上息征,那老臣便死谏也是要在这里的……
想不到,竟然会发展到如此境地。”
又恨恨道:
“这刘洎,当真是半点儿远见也没有!若非想着他之谏言,多少能使主上清醒一些……正如殿下所说,朝中哪还有人愿意保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