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水,掖庭夜会二-第2/3页
她这般说,原以为素琴会生气,却再想不到,这素日以个性耿直,见不得错事的小姑娘,竟然也点了点头道:“果然娘娘也是这般说,那看来,也只得如此了。也罢,一个近侍罢了。又不是自小跟着我的,她们喜欢,便让了又如何?缺少人手,自去内侍省求了来便是。”
这般一说,却教德妃微微有些诧异,看着素琴的目光,也有些不同起来。
素琴见她如此,先是一愣,便自明白,笑道:“娘娘只怕是奇怪,这平日里任性妄为的素琴,如何今日这般听话了罢?”
德妃一听,含笑道:“确是素知妹妹是个爽直性子。”
“其实呀,这些都是我姐姐教我的。她说如今我是娘娘殿里人,自然要事事处处,为娘娘一心,与娘娘商量,请娘娘做主。毕竟,若这两殿因这些事闹起来,娘娘是最为难的。而且,**诸妃之中,娘娘您因贤德美名,那是极受陛下尊重爱宠的,可究竟那贵妃娘娘身为四夫人之首,娘娘您便是为了贤德之礼,也断然不能与她一同作派的。再者,这近侍之事,不过一时长短,若我能为了娘娘忍下此事,将来传到陛下耳朵里,只怕也会要赞咱们大吉殿一句上下贤德了。”
德妃越听,越好奇这素琴所说之人究竟是谁,便道:“妹妹还有个姐姐在宫中么?本宫记性不好,倒是不记得她是谁了。”
素琴刚刚只顾着将媚娘前些日子托人传了来的话儿,说与德妃听,却浑忘记媚娘曾经叮咛,不可将她之事令许多外人知晓。
现在德妃一问,倒也尴尬。想了想,媚娘只说不让许多外人知晓,可这德妃娘娘一来是她的殿上人,二来也是心善的人,三来,只让她知道也无妨,便笑道:“娘娘记性却是不差。是素琴没说清楚。虽然这宫中,与素琴有些亲缘的不少,可素琴所说的这位姐姐,却的确并非元氏儿。她叫武昭,小字媚娘,就是陛下……去年打入……打入掖庭的那个武才人。娘娘,您可介意素琴与待罪宫人亲好?”
德妃恍然,便笑道:“怎么会呢?妹妹这般正直的人儿,都能看得重她,只怕这武才人,也是个少见的好孩子罢!再者,去年的事儿,本宫也常常听见陛下私下里说,那武才人只是恰逢其时,正在陛下气头儿上,却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陛下才生了气打发了她去掖庭。三来,也从来没有哪一条宫规说不许**嫔妃与自己落入掖庭中的好姐妹继续亲好呀!你这般真诚待人,本宫可是越来越喜欢你了。”
素琴闻言,欢喜更甚,与德妃相谈更欢。
德妃与素琴又谈了好一会子,素琴才因自己殿房里侍女来唤,说是内侍那边儿因了昨日的事,派了一位姓刘的公公来陪不是,且又指了一个新人来了。
素琴便借了机会,退了下去。
看着她离开之后,德妃含笑轻招刘司药至面前来道:“你可知那武昭是谁?平素如何?”
“回娘娘,这个武昭,正是那时陛下亲自下了诏,入宫来的应国公之女。据说容姿殊丽,只是为人过于倔傲,又素爱权位。陛下将她打入掖庭,似便是因为之前民间传言‘后为武女,唐三代昌’的传言。说她居心叵测,不可留之内廷。所以便赶出了宫去。”
德妃想了想,捧起茶水来饮了一口,含笑又道:“这么说,陛下并不喜欢她了?”
“陛下近些年,偏爱如皇后娘娘般温婉柔情的女子,似这般刚烈虚华的,怕是不喜。”
“既是不喜,又为何不是罚入奴籍,只是没入掖庭呢?”德妃含笑又道:“只怕,是有些别的原因罢?那流言传起,是在何处?”
“娘娘这么一说,奴婢倒也想起来了,似乎这流言兴起时,许多人都说,这只是宫外武氏母家里兴的风,作的浪,却是与这武媚娘无甚大关系。”
德妃想了想,这才点头,放下茶杯道:“这便说得过去了。这武媚娘,说起来,本宫也是见过的。若单论容貌,放眼整个大唐后廷,也只有皇后娘娘可与争一时长。又听说她才情出众,又似是救过稚奴的命……只怕,这样的女人,陛下未必便一点儿也不喜欢。否则,大可没入奴籍,那才是真正的永不能见面儿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