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道士回观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老道士走走停停,虽然年过70,却脚步稳健,看似晃晃荡荡,却走的是随心所欲逍遥自在,时近晌午,老道士沿着隐见村庄的土路正往山里赶回去,但是总觉的忘了干啥,老道士摇着脑袋,想了想,啥都没想出来,不管,回家喽

        前方的村庄是离清风山最近的一个村,名为东阳坡村,这个东阳坡也颇有来历,说这个村位于前往清风山的上坡段,据城里走方的人讲是这是太阳最晚落山的地方,所以呢就叫了东阳坡村,由于处于坡地,种植农田不方便,所以大部分都是种树和一些猎户营生,比如王寡妇家种的柿子林,又因为日照时间长,所以这里出的柿子特别甜,师娘上山跟了老道士成婚那晚,老道士就是拿一筐柿子做的聘礼,额,也算是酒席,虽说是成婚却也没邀请其他人,也就给死了的爹妈师傅上了个香......然后就礼成入洞房了

        过了这个村再沿着山路走三十里就是清风观,没错,老道士的老窝就叫清风观。老道士拿出酒咕噜咕噜几口,嚎一嗓子爽~,加把劲,天黑前回去。老道士沉浸在当年的幻想当中,红光满面,呵呵傻笑,突的双眼猛睁,一拍脑袋,***,忘买柿子了......

        然后立时收住身子,往左边一转朝着东阳坡小跑而去,差点忘了大事

        东阳坡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在这个医学不发达,只有简单的医疗处理方案“根据经验吃草药”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也不是很严重,年纪大点的稍稍得个头疼脑热风寒的人就没了,现在打仗打的少,导致年轻人大部分都会去城里有钱人家做工,导致这个村现在只会留守一些儿童、老人和妇道人家。老道士常年山上修行,认识人不多,因为自家妻子爱吃柿子,所以老道士会经常来村子里王寡妇家买柿子,一来二去,老道士倒是对东阳坡村变得颇为熟络

        老道士花了小半个时辰终于绕到了东阳村,村口晒太阳的大爷抽着旱烟,对着老道士遥遥挥手,

        “王春花在家么”

        大爷看了眼,“哟吼这不张大仙人么,一般不都秋天才能见着你偷柿子么?”

        “看你说的,那咋能叫偷呢,我等修行之人,朝饮清露晚餐霞,相逢既是有缘,算不得偷”

        ......

        “春花嘞,春花在么,搞点柿子尝尝”

        “前天就回来了”

        老道士到王寡妇家饮了口茶水,王寡妇从地窖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藏着比较好的大个儿的柿子挑了出来。老道士拿了柿子,拿着布小心的包好,然后留下点银钱,跟王寡妇作别,沿着来时的路,朝着清风山去了

        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老道士出了村没多久,就隐隐约约听见了哇哇哇的婴儿哭声,沿着声音找过去后,好家伙,一个大胖娃娃正扯着嗓子拼命的嚎着,综合来讲就是中气十足,有气破云霄之势。

        老道士暗骂了一声哪个王八羔子乱扔小孩儿之余,也细细打量着这娃娃,不得不说小孩藏的这个位置颇为讲究,首先离东阳村不太远,约莫小半个时辰就能到达东阳村,其次小孩就被放在去东阳村的路边草丛里,周围比较平坦不太可能会出现野兽。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婴儿虽然用破布包着,但是内衬很华贵,最起码老道士只在城里那些富贵人家见过。现在有钱人流行弃养?老道士用那饱经沧桑的地中海脑瓜子想了想,觉着有蹊跷,自己去东阳村之前还没这事儿,这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就突然变出来个小孩儿?怪哉怪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