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事成
叶瑧跟着昭景帝去了文华殿,恰好兵部给事中方大人方邢。
昭景帝就留他一起听听叶瑧带来的消息,显然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不低。
叶瑧:“臣收到锦衣卫内部线报,平襄和汉庸突然爆出了大批的难民,官府把他们的土地征收了,他们开始上街示威。”
昭景帝不悦道:“这两个地方是谁在管?竟然胆大包天私吞百姓田产,真是无法无天了!”
方邢道:“臣记得平襄和汉庸是庆江知府郑显的管辖区域。”
昭景帝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那个郑显跟闵阁老什么关系?”他似乎在某个奏折中看到闵阁老说郑显政绩不错,能力出众,而且在任上六年了,可以调回京都为他效劳了。当然人家闵阁老的用词都是颇为含蓄严谨的,昭景帝现在显然已经不管那个奏章写得如何了,“亏得闵阁老信任他,想把他调到京都。方大人,你替朕拟旨,把郑显官降一级,罚俸三个月,并且让当地的官府出面安抚百姓!”
方大人赶紧回道:“皇上,让臣拟旨不和规矩啊!”他有些头疼,他只是个七品的给事中,只有封驳的权利,况且秉笔太监宋公公在这呢,那里轮得到他啊,陛下怎么还是这么不着调啊!“陛下,贸然下旨,官府肯定会采用强硬的手段镇压百姓,而且这次的事件多半是因为地方官员听闻朝廷要推翻改革,于是大肆敛地,到时候朝廷就算想追究他们的责任都难啊。”方大人其实不主张推翻改革的,因为改革和推翻改革这两件事,都不是能轻易做,闵阁老那群人在朝堂上说得好听,真要做起来,他们只会坐着收钱,百姓的死活他们根本就看不到!
昭景帝瞬间被方大人点醒,恐怕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方大人说得对。”其实他也不赞成推翻改革,因为获益的又不是他,但是不推翻改革,士族贵族闹起来又会动摇国之根本,前朝那些改革失败的案例就是前车之鉴。“朕记得平襄之地以前多是无主的荒地,是改革后百姓自主去耕种的,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拟旨,平襄的知州尽快把田地归还百姓,不然朕摆了他的官!至于汉庸,叶瑧你派锦衣卫仔细调查一番,朕倒要看看是谁做的,别说还没推翻改革,就算推翻了,也不能任由他们祸害百姓!”
叶瑧抱拳,冷声道:“是。”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禀报:“陛下,闵阁老求见。”
皇帝纳闷,让小太监宣他进来。“闵阁老这时来做什么?”
旁边站着的宋公公不经意的道:“闵阁老的老家就在汉庸,想必是担心家人吧。”
方大人眯眼看着宋公公,像他这样的人精,绝对不可能无缘无语的开口,他有些好奇,究竟是让宋公公帮忙说话,要知道天子身边的近侍,为一个人说话代表的是什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皇帝心中一动,道:“叶瑧,你下去吧,尽快给朕消息。”
叶瑧点头,转身走了出去,遇到闵阁老点了点头,闵阁老也不在意他的无礼,东平王在三王之中是最懦弱的一个,每代都会把世子送到京都当质子,轮到景帝了,其他两个王爷都找各种借口不再把世子送进京都,只有东平王一直如此。闵阁老蔑笑了一声,整理好神情春风和面的跟皇帝行礼。
方大人向闵阁老行了礼,他可来的真是时候,他的弟子在他的老家干出了这种丑事,闵阁老不仅不避嫌,还来了文华殿。方邢猜测闵阁老可能是请求皇帝尽快下旨推翻改革。不管等会儿闵阁老说什么,皇帝和众人都会认为闵阁老是在为郑显求情,包庇汉庸的民情。
来得好,来得妙,方大人都忍不住想拍手了。
*
同时,寿安殿内来了一位娇客。
像只蝴蝶一样跑进来的女子,大概十四五岁,穿着华贵的宫装,后面还有几个宫女脸色担忧的急步进来。
宁瑜和宁涵都盯着这个女子看,越看越眼熟。
“这不是武康郡主那天带的小少年吗?”
怪不得那个小少年那么怪异,原来是女扮男装出来的。
周太后带着宠溺的神情责备道:“你小心点,这么多人都看着你呢,一点儿公主样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