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青梅
毓家千金美娇娘,墨家公子世无双。
这两句歌谣在民间盛传,毓家千金玉霓裳貌美惊人,小小年纪就靠着一曲白羽霓裳舞名动西羽,人人称道。
而墨家公子墨年朗姿容俊美,谦谦君子,年少成名,更让人羡艳的是,毓墨两家世代交好,亲如一家。毓墨两家老爷是前朝老臣,毓家老爷毓盛曾与皇帝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皇帝登基后将毓盛封为镇国公,一时间毓家权势滔天,撼动朝野。墨家老爷更是两朝元老,位居太师,两家一文一武,珠联璧合。
两家交好,小辈们从小便一起玩耍,几个孩子中,毓家小千金与墨家大公子最是投缘,听墨家下人们说毓小千金放着自家三个哥哥不缠,偏偏钟爱缠着大公子。
小时候的霓裳白白嫩嫩,看起来就像一颗圆圆的糯米团子,让人见了便心生欢喜,大公子自小便是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对小霓裳更是照顾有加,每次见了小糯米团子向自己飞奔而来,嘴角就不自觉的上扬。大人们见了便打趣这两个小人,每每此时墨年朗必定羞红了脸,还要学着大人的样子辩解:“我与裳儿情同兄妹,你们莫要打趣我们。”墨年朗倒是大些,不像有的小糯米团子,听了大人的话只会嘴里含着手指,奶声奶气的告诉大家她要一直跟着朗哥哥。
时光荏苒,一晃许多年过去了,霓裳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绝世佳人,墨年朗成了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两人在外人看来更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两家却迟迟不提结亲之事。。。。
当朝时局不稳,圣上年迈,然东宫之位仍未有定论。当今圣上乃一代明君,专心社稷,以至子嗣不多。皇子之中长子晋王,嫡子林王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最有胜算。朝中大臣分两派,一派是以镇国公为首主张册立嫡子的林王派,另一边则是主张立长子的晋王派。两方大臣水火不容,两位皇子更是针锋相对。毓家与墨家交好,镇国公公开支持林王,墨太师却一直不表态,见此,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两家早已貌合神离,世交也不过如此。有的说墨太师虽然不表态,但是心中必然是向着晋王的,但是碍于镇国公的面子不好明确表示。一时间,朝中流言四起。
夺嫡初始,墨太师与墨年朗曾登门造访,霓裳命贴身侍女前去偷听,侍女回来后说两位老爷面色凝重,墨公子神色悲戚,言语中提及婚姻二字。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纵使霓裳与墨年朗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身为大家闺秀的霓裳更不能贸然探测父亲的心意。虽说墨年朗最是良配,但是对长在权臣家中又名声在外的子女来说,婚姻不过是家族笼络关系的纽带。她是,墨年朗亦是。。。。
此时正是朝堂混乱,两子夺嫡之际。她这样美名远扬的重臣之女是拉拢关系的最好选择。就算父亲疼惜她,不利用她的婚姻来换取同盟,待新皇登基后,她也势必会被献与新皇。或巩固地位,或保全家族性命。而墨年朗翩翩少年,德才兼备,父亲位高权重,这样的人必然值得宫中的金枝玉叶托付终身。霓裳虽养在闺中,但因父亲位居国公,母亲是堂堂郡主,自然见识与眼界都不同于一般女子。她深知若在新皇登基前,父亲无意将她嫁与墨家,那她与墨年朗便是有缘无分,再无可能。
时间一天天过去,父亲越发忙碌,一波又一波的客卿在父亲书当中进进出出,霓裳知道,或许老皇帝要扛不住了。
霓裳还记得先帝走的那日,风雨大作,宫中的丧钟声响彻整个京城,先帝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一时间,全城悲戚,遍地缟素。然而,夺嫡之争也因淑贵妃拿出先帝留下的一道册立晋王为太子的遗诏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