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八)修车店
拿出公斤扳手,套上套管,对准螺丝,使出浑身力气拧,螺丝松动后卸下轮胎,放到扒胎机上扒下,修补好后再原样装回。这样的动作两个月来多吉夏过和巴图康重复了600多次,他们合伙在警务站边开了一家叫多吉的修车店,法人代表是多吉夏过。巴图康是站长,不能经商,因此,法人代表写成多吉夏过,多吉夏过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
毕竟修车店跟警务站有关,生意很快自动找上门来,这一点,大家都懂。
巴图康是一名很专业的“车辆医生”,多吉夏过和其他的五名协警成了他的徒弟,他们干的最多的是洗车和补胎。但不管怎样,两个月后,也就是11月底,修车店算是站稳脚跟了。多吉夏过等协警有了第二份工资,他们甚至有了自己的“私家车”,生活算是有奔头了,而且正在快速地往小康水平迈进,每个人都浑身是劲儿。
看到了希望,多吉夏过想让妹妹央琶到修车店上班,给店里当招待员和业务接线员。他甚至看到了巴图康的潜力,想把央琶介绍巴图康站长。要是没有这茬,央琶说不定会到修车店当店长,毕竟给的工资高,而且妈妈也在这里帮忙,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很舒服的。有了这茬,打死她都不肯了。她喜欢的是赤来伦珠。
修车店最挣钱的不是修车,而是旧车的改造和组装,这就是协警们“私家车”的来源。收购旧车,警察身份是比较方便的,比如警务站查扣的贼车、毁的旧的事故车等等,关键在于改装和组装的能力,这一点,巴图康很牛,手巧得很,改造出来的“私家车”不仅外壳拉风,动力系统等也是很专业的,因此,销路不成问题,白家班的很多没钱的跤师都预定了,如果警局再配合一下,“私家车”能上个牌,那么简直就是便宜的“转正车”,谁也看不出那是改造的“私家车”。所以,多吉修车店的生意那是突飞猛进,多吉夏过等协警的收入那也是突飞猛进,杨华等警务站内的五个警察受不了这样的诱惑,也都纷纷加入进来,修车店被做成了股份制。
生意好,修车店就有了往外扩张的趋势,暂时没有扩张出去,一来是巴图康说要低调,二来是毕竟是“私家车”,不能抢了人家的生意,否则就会把人得罪惨了,到时候,生意就没得做,所以,“私家车”还属于私人订制,没有公开化,修车店的生意还是以修车为主,还是洗车和补胎最多。
只要有钱挣就是好事,巴图康在站内的地位空前提升,所有的人都听他的,并按照他的意思执行,巴图康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那就是“闷声发大财”。
不管是这个宇宙的陈蛋蛋或者另一个宇宙的巴图康,他们都是见多识广的混江湖的老油条,找个合适的生意做做还是很容易的。
318国道上行驶的车辆很多,很多货车都是超载或者超负荷运转而损坏的,修车的生意还比较多。车跟人一样,一天一宿不睡觉,疲惫不堪容易生病。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补了三十来条胎,基本上从早到晚没有停过。警务站的这几个协警都是贫民窟出身的,不怕苦和累,只要有钱挣,累死累活都愿意。
别以为补胎很容易,小车是没问题,大车呢?补一个胎要补了三个小时,相当于小车的五六倍,出了一身汗,感觉都快虚脱,力气活呀!给大车换胎,处处都要小心翼翼,夹的不紧就会有一定风险,在过程中那个大大的轮胎可能会松掉脱落,很危险,搞不好轮胎就撕裂报废了。修大车和修小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设备也不一样。大车的轮胎重,一个要好几十斤,固定的螺丝又大又紧,拆螺丝、扒胎每一步都很费力气,平时至少两三个人一起,一个人拧,一个人砸,运气不好还得有个人站在扳手的套杆上跳着让螺丝松动。蛮累的,不是说精神累,真的是身体累。生意太好,频繁的补胎,老是弯腰低头,腰是受不了的,头也会痛得要死。不过年轻人嘛,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