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六)南郊区贫民窟-第3/4页
贫民窟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城市周边的农村,由于城市开发,农牧民的土地允许自由买卖,短视的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当他们失去土地后,无以为生就纷纷涌入康定老城和南城之间的南郊区,并在芒达山乱搭乱建起来。白仁桑吉这一届政府试图以强拆的方式清理、甚至消灭贫民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被城管和警察强行驱离后,穷人们又很快在芒达山选他处盖起木板和石棉瓦房,一处新的贫民窟。
芒达山棚户区最早产生于50年代末期。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土地,就在318国道旁边的芒达山的山坡上建起简易房屋,因为当时棚户区并没有形成规模,南郊区原有两个村子河西村和道子坝村的社会治安还比较好。
但是,60年代初,康定城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市民变为穷人,城市化进程反而突飞猛进,很多在市区混不到一套房子的市民纷纷到南郊区寻找机会,这样的人有点多,抢地大战开始了,芒达山的贫民窟扩展达到顶峰。
除了早先的山脚下房子还有点规矩外,后来山坡上的棚屋完全没有布局,非常零碎,没有活动的操场、停车场,房屋随意搭建在不规则的山坡上,密密麻麻,鳞次栉比,连绵不绝。
这样复杂的地形和民居适合藏匿罪犯和老鼠,也确实窝藏着大量罪犯、□□分子。也有很多见不得光的生意在这里进行,白仁贡布所需的毒品就来自于这个地方。个别毒贩甚至为了抢生意或者地盘,在这里大开杀戒。流弹飞落到贫民窟中,伤了人。
芒达山的贫民窟形成规模后,有人就开始在芒达山建立贩毒据点,并在穷人中发展成员,据称,最高的时候,芒达山贫民窟中有5个以上的贩毒小集团。他们占地为王,在各自控制的地盘内从事毒品交易和军火买卖,并因为势力范围经常发生流血冲突。有一年,南郊区有近100人因暴力丧生。
毒贩势力主宰贫民窟,谋杀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近四成谋杀案的遇害者是15至20岁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为贩毒集团所用,大部分人在13岁就开始吸毒。由于很多毒贩头目不是入狱就是死亡,所以这些毒贩本来的地盘经常换人接收,青少年为了暴富成了这里的勇武派。
过去的12年里发生了三起大事件:
2561年三月,警务站门前,一辆汽车被毒贩分子点燃,以示对警方抗议;
2562年六月,贫民窟路49号路的一处民宅发生一场枪战,地上的尸体被□□分子浇油点燃;
2563年八月的一天下午,一名小学生在上学路上被流弹击中腿部受伤。
2564年年初,在政府的支持下,武警对贫民窟□□贩毒集团采取软硬两手打击。软的一手是从2565年让“警务站”长期进驻贫民窟,担负起铲除贩毒集团和保卫贫民窟安全的责任。截至目前,市政府已安排了8个“警务站”,管辖全市治安,人们把警务站的警察称为“社区维和警察”。
硬的一手是2564年年初到8月,康定警方和驻防部队出动装甲车及大批军警和警员进入贩毒□□控制的贫民窟,清剿贩毒分子,并保住了清剿行动的胜利果实,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年市长在新闻上说:
可以肯定,到目前为止,南郊区治安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他竞选时的承诺。但是从长远来看,康定城南郊区的贫民窟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必须要继续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经济问题。同时,还应把康定城南郊区贫民窟加以改造,使其完全融于社会。这样,贩毒集团和□□分子就失去了“根据地”和“兵员来源”,逐步变贫民窟成“和平的绿洲”,这样恶劣的治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