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



在环山南路和河滨东路之间有一条老街,不长,也不宽,这条老街叫向阳街,是条古玩街。路边的榆树空地上允许有些小贩公开摆着假古董诈骗,不过一般骗的都是那些似懂非懂的“行家”,平民百姓根本不敢去碰这个,也不会去关注这个。

        在一个摊位上,有个客人在查看一根烟枪,铜质的烟锅子,湘妃竹的烟杆,烟嘴还是镶白玉的。

        客人拿过东西,仔仔细细地打量起来,不时还拿到鼻子底下嗅一嗅。

        “您瞧出来了吧,老物件,好东西呀。”贩子推荐说。

        “说价吧。”客人说。

        “四百。”

        “二百。”客人还价。

        “四百。不还价。就这烟嘴的白玉也要值这个价。”

        “佛经上说,不可妄语。你真实给个价吧。”

        “啥,这是做买卖。”贩子说,“你扯上佛经啦?”

        沿着向阳街南边第一条巷道进去,一条6米宽的巷道,铺着石板,以前看挺宽,现在看窄窄的。三个女孩正在踢毽子,一间杂货铺在巷口边。靠近跑马山南路那头有一个大院子,跟四合院有点类似,院门弄得有点像衙门,门楣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炉城东赞府”。微光照在上头,那几个字有着千金的分量,让人不敢靠近。

        院子里头有人,长的声调,也有短的、高音的。客厅里亮着明亮的灯光,显示有人在等着他。还有叽里咕噜的说话声,还有一个低低的孩子的哭泣声。等了一会儿,巴图康轻轻推开一道细缝,往里头看。

        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和一个衣着华贵、五官精致的老妇人正在天井的院子里说着什么,中年人左耳的金耳环就是证明,特别显眼,他应该是管家巴桑,那么老妇人应该是土司妇人了。

        穿着金线刺绣藏袍的老妇人正瞪眼,在说着管家什么:“唉你真不懂事还是装糊涂,巴桑,还有……唉!我怎么说你才会明白呢?”

        “免了免了。”还没等管家念完,老妇人就挥着手说,“快念账目。”

        管家大声念道,“青稞面一百斤。500元,酥油一块,十斤,100元,奶渣一袋,20斤,500元,风干羊肉20斤,1000元,风干牦牛肉一袋,20斤,1400元”

        “等等,这个牛肉干这么贵呀?”

        “呃对,比羊肉贵一点鸡蛋100个”

        “好了,好了,别念了。念得我头疼。”老妇人不高兴了。

        “夫人,就这样?”管家愣愣地瞪着一双眼。老妇人已经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巴图康推开门,站在门口,鞠躬献哈达,说:“巴桑叔叔,扎西德勒。”

        管家看到他了,走过来,接过哈达,说:“哦哦,你真像叶子说的那样,你是旺姆的儿子吧,你阿妈没跟你一起过来吗?。嗨,烧成那样,都不敢认呀。”

        “对,我就是巴图康。对不起了,吓着您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