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我的瓜,也是我听说才知道



进来说项的舌头,是泡在坊间做打听活儿的那几个老暗探,从百姓角度说了市井,许黔这回也算传奇一桩。

        事还要从昨日说起。且听闻,凤辇抬着王后匆匆回了娘家,宰相府里在布行急要的那白帛料子眼看都送上门了,城中官贵书生都暗暗备下吊唁礼···眼看是白事将近,满城皆知,抱病多时的许相不行了。

        却听闻远在国师府受罚禁足的许黔,及时派人送回来一根品相极好的大人参,竟真将许相的命,从黄泉边边上吊住了!闻者都夸,许黔舍得九转回魂的神参给外祖用,还算有点孝心。

        同时,也有人质疑许黔居心——缘何早不拿出来救人,偏拖到垂死时?后来质疑的都被旁人骂去:你有这好东西,恐怕爹妈死都不舍得用吧!人家许黔自小蒙许松苛爱,还能舍得用在外祖身上,便已是大孝。

        这位被举城骂了半生的混账人,才等到有人赞他‘浪子悔改金不换’,终有一番事迹能被交口传扬。

        谁晓得,却是许黔这孽畜要造孽的开始。

        围观人在灵隐观前都看见,许黔这厮扔出这参时极为自负,断言许松食之必活,而后不顾大军对峙,甩袖便回去补觉去了。他睡醒后趁国师未归,擅自破禁回府,捏着外祖留给他母亲手书进宫面圣,去谋划了大事。

        前齐国破山碎,名门大家于战火中逃的逃、绝的绝,在诸国中相较已是文化弱国。

        而后齐国立五十余载,文臣中最光耀显赫不过的事,便是出了许氏父子。他俩接连两代为相,既擅辅国又有圣名,这些年传扬出去的墨水,狠狠为齐国文仕扬眉吐气,引得举国上下无人不习渊体字、无人不读许松诗。

        捧得高了,许氏已然成最耀熠的新书卷世家,说人人为之骄傲,也不为过。

        就是这样的体面人到了弥留之际,竟被外孙算计得晚节不保,硬是吊着一口气不让他死得干净!

        昨晚,许黔一边亲自去宫中拉着王上与其饮酒作乐,令其耳塞目瞑顾不上城中巨细,一边谴韩旭带私兵余孽围府抄家,举着百卷私书斟字酌句,控诉许松及二嫡子通敌卖国。

        那抄家的灯笼晃亮了一宿,许相神醒身瘫捱了一宿,许府门前学生百姓皆陪着跪了一宿,而许黔只是喝醉睡了一宿。

        通敌谁信?

        南疆以南,温柔水乡;砖瓦辞藻,粉墨生香。普天下读书人从文章中识得,心中都思之向往。

        可极南那国的文人自视甚高,齐国人跟着看点书画便好,何至于通敌,自贱自扰?

        往西,四百年西晋国,万千户书世家。且不说许相爷文韬几何,要舍了这东边齐国第一不做,去争西晋文坛名榜?此举自取其辱不说,下场如何,也总不会比留在齐国风光。

        若是说通晋?至多是原齐国才女许玫西嫁在那边,自家姐弟、姑侄间有些往来,也实属正常。

        许黔你口吐浊气!让人指着许松印成册的诗集说:哪首哪首是通敌密语、哪处批注解义是卖国证据。谁会信你这欲加之罪的过度解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