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第六章

        陈青轩与考官二人独处屋子里,老人先问他会背什么,他左思右想,若说只背过其中一篇,就会觉得不行,收在私塾也浪费资源;若说背多了,那就是急功近利,不能牢牢的待在一个地方,一篇就够消化,他这样会被别人认为说谎;不能说少,也不能说多,不多不少的恰当之处,这中间分寸的拿捏十分重要。

        陈青轩被着老人站其左边,沉着答会一些《千字文》与《小学》,又委婉的说有些《蒙同须知》在温习,怕唐突学究,不敢轻易答会。

        老人敛眉,刚想表达不悦,就见陈青轩换一个方向,见陈青轩颇懂礼节,心中不满又消散,对陈青轩产生兴趣,让他默写一遍《千字文》。

        陈青轩提笔而写,他早将《千字文》烂熟于心,不过他却假意重复写错一个字,他唇角一勾,用现代笔迹书写完的《千字文》交上去。

        老人就等着抓错处呢,见陈青轩写错那么多字,厉声斥责道:“你小小年纪就诓骗长辈!还妄言自己会默会背,你还有脸来进义塾上学!”

        一凡言辞犀利,一双黑黑的眼睛瞪得老大,宽大的身躯整个笼罩着陈青轩,让人喘不过气,若是其他六岁的小朋友早被吓破胆,哇哇的大哭起来。

        可陈青轩却不同,他虽然身子不足十岁,可心里早就是个大学生,对这种恐吓自是能应付,不过为表示对长者的恭敬,他先是委了委身子,身子细微的抽动,默默的流出泪水,一言不发。

        老人本想找借口打发眼前的外姓子弟,可偏陈青轩不同,又勾起老者的好奇心:“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一堂堂男子汉,为何不知羞,倒哭起来。”

        陈青轩忙擦拭泪水,叩头一拜,起身答:“原本是家中琐事,不便说与先生听,可先生问了,还望莫怪晚生失礼了,晚生在那《千字文》的错字是故意写漏的?”

        “哦?”老先生更感兴趣,身子前顷听。

        “那字实是与我祖母名讳所撞,遂才漏写几笔,被先生当作错字,晚生未说明,还请先生海涵。”陈青轩又是一揖,这次更显的郑重。

        老先生眯着眼笑,络着白须满意的点头:“好,好,朱子曾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是立身之本,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实在难能可谓,严秀才果然慧眼识珠。”

        老先生不久就让他明日去义塾上课,又嘱托道一应东西都要备齐,言外之意就是让他备好拜师礼。

        陈青轩见老先生走后,松下一口气,手心汗液不断,如同虚脱一般疲惫,脚步虚浮,被盛氏一路背着回去。

        陈青轩也算是左思右想后才拿出最佳方案,古代以右为尊,无论是老先生转身亦或是背对着他,他都是安静的站在其左侧,以礼相待,老先生对他印象就会不错,最难的就是他是外姓,再多礼数,心里难免也会有所芥蒂,所以陈青轩走出最关键的一步——孝道,百善孝为先,古人本就重视,他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能明白这些,也足够令老先生吃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收下陈青轩好处可远远不止这么多,老先生也是活了几年的人精,收下陈青轩不仅他自己面上有光,觉得他人平易近人,丝毫不嫌弃外姓子弟,美名自然远扬在外;二来对义塾的风气也好,义塾又不仅仅只有石里乡这一个乡,还有其他乡的义塾,都会放在一起比较,为以后被朝廷资助多有帮助;三来也是陈青轩天资不算差,日后中个举人于他面上有光,还能够积攒人脉,为子孙造福,何乐而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