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心结-第2/3页





    “你所求的太大了。孩儿啊,你想想,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有朝一日,你做了龙椅,你手下人就不自私了吗?你指着他们替你牧民,没有私心?太难了。”

    “难,未必没有出路啊,自古没有人做成过,不代表孩儿不能试一试。您今日一席话,点醒了孩儿,人生一世,就那么短短几十年,不轰轰烈烈一番,岂不是可惜了。”

    “反正阿爷早晚得死。”老爷子倒是看得开,笑眯眯的说道:“你别死在爷们头前就行,还有留后这个事儿,得尽早。”

    “不跟您说了。”楚行起身,收拾行装,便要出门。

    “大晚上的,你折腾什么?要阿爷说,田见秀那畜生,不知道好歹,走了便走了吧,无碍的。”

    “他还配不上孩儿那么上心。”楚行摇摇头说道:“我记得先前赈灾,先头考虑的都是那些没被掳走的百姓,而那些被掳走的百姓,后面虽然放回来了,但是县衙却没有能力去赈济什么,既然巡抚大人将他们嘱托给了我,眼下我总该去看看。”

    “那就赶紧去吧。”老爷子诧异的看了孙儿一眼,“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实干派,这心结一旦打开,便一门心思去干,也罢,让他吃点苦头也好,几千人那是那么好安置的。”

    楚行连夜入了难民大营。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楚行确信,自己不是那种随身携带空间的穿越者,也没有什么仓库,根本解救不了这些流民,他们能有一口薄粥,不至于饿死,便是刘巡抚尽了很大的努力了。

    翌日,天气燥热,刘巡抚的公文下来了,让他们带着半个月的口粮,赶紧上路,朝廷俨然是供养不起这些流民了。

    毕竟,在刘巡抚看来,人已经给了楚行,官也给了他,到了边塞怎么安排,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不过,楚行也是有靠山的,那便是号称送孙儿一座城的师爷。

    要知道,老典史虽然心心念念着朝廷,可是不代表他对于外界的危险一无所知,要知道,眼下这安塞周遭,流民无数,逃逸的流寇也是数不胜数,楚行虽然号称是一个千户所,但是有的只是几千老幼,总不能指望这些老幼保护自己的孙儿啊。

    那么那几百邢兵宪辛苦培养的精锐,就有半数成了楚行的囊中之物。

    三百甲胄齐全的精锐秦兵。

    这还不算完,指着楚行他们身边儿这群小崽子,在老爷子看来,根本成不了大事,临时从本县各地抽调了耕种经验丰富的乡老,一百余名,这些人一夜之间,落了军籍,成了楚行手下的人口。

    而且楚行耕种的区域是边塞,那边儿少不了跟套虏有摩擦,万一那个小部落想不开了,往南边儿来打一仗可怎么办?

    要知道,眼下大同那边儿可是打的很凶,据说已经死了好几万人了。

    于是乎,府库没被叛军搬空,硬生生被老师爷给搬空了,铠甲、箭簇、长枪、火铳,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匠户。

    当然,一般情况下,像是楚行这种新划出来的倒霉千户,知县大人不在他身上榨出汁来,那算这知县心善,关键是,这师爷不是咱们楚千户的亲师爷么。

    “师爷也就能帮你到这儿了。”老师爷看着身形壮硕的孙子,忍不住说道:“我当年若是能在下大一点的功勋,现在也不至于只是个知县,所以说,这改变命运的事情,真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

    楚行低着头,眼圈有些红润,他如何不知道,眼前这师爷,之所以这般碎碎念,还不是孩子楚行,让老人家担忧。而且老人家已经七十多岁了,谁知道哪天会不会有个突发疾病,而自己却要因为前途,而远离他,心中如何不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