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时尚就是一场轮回





柳姨看中的那副小像上的妆容,被盛夏起名为雨后蔷薇妆。

        蔷薇的颜色极其艳丽,又因花瓣摇曳绰绰增加了几分柔弱感,有一种矛盾的美。盛夏将妆容的重点放在了面颊,将眉毛画得极淡,眼线勾得也很浅,仅用蜜桃色淡淡晕染眼部的整体轮廓。面颊处红霞飞起,紫红、大红、浅粉多色叠加,营造出一种蔷薇花瓣层层叠叠的感觉。再用白色铅粉点眼角,就像是花瓣上的雨滴。最后,她再在面颊的一侧用深紫色描出几片蔷薇花瓣的形状,就像是春雨落红、美人垂泪的感觉。

        在脸上画花,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大家看唐代的古装剧,会发现唐朝女子特别喜欢在额头或眉心处绘一个花钿。但是盛夏昨天在“市场调研”时,并没有发现发现大家在额头画花钿。盛夏灵机一动,既然花钿还没流行起来,不如采取拿来主义,跟现代妆容做一些融合,既引人入胜,又没有丢掉古风古韵。

        盛夏这也算无心插柳了,她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尝试,竟然让花钿提前在大唐走红。其实花钿又名梅花妆,据说起源于南朝。相传南朝的寿阳公主在屋檐下休息,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

        但到了隋朝,因为皇帝大人的个人审美问题,梅花妆就渐渐淡出了历史潮流。都说时尚就是一场轮回,放在古代也一样。这不,梅花妆在盛夏的误打误撞下,又将再次成为大唐女孩子们的“新宠”。

        盛夏让盛秋儿拿了衣服回家,支开她后,便和柳姨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柳姨经验老道,给盛夏提了不少建议。两人越聊越投机,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眼看到了昼食的时辰,也就是午饭点,柳姨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晚上的节庆要忙,赶忙让小厮伊玛备了些饭食。

        “节庆?”盛夏有些好奇。

        “是啊,那可是咱们平康坊内的大日子呢!也难怪你不知道,平日缩在常安坊半步都不肯挪动。”虽说两人暂时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但柳姨揶揄人的习惯还是没变。

        平康坊每三个月都会举办一次节庆,说是节庆,也并没有什么节日要过,大概就类似如今的双十一、双十二,通过姑娘们争奇斗艳,刺激消费,拉动gdp。节庆这天,姑娘们会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才艺,一一登台展示。

        这对于平时没什么机会亮相的“小透明”们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毕竟在这平康坊内,内卷格外严重。新人想上位,难比登天。就算你长得再美,没有才艺,没有手段,也只能埋没在人群中,最后甚至露面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每年的七夕前后还会举办一次大节庆,名曰‘平康盛会’。这每年一次的大节庆就更热闹了,可谓掎裳连袂、珠围翠绕。算了,现在说了你也不明白,过几个月让你亲眼见识见识。”

        柳姨不愧是干销售的,这小嘴扒拉起来,那叫一个滔滔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