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全球探秘,金银岛找宝藏
这次能够去金银岛,凌天也比较兴奋,因为关于这个岛的传说不少。
1820年,利马马市仍是西班无牙的殖民地,当被称为“解放者”的秘大鲁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利马的西班无牙总督仓皇出逃,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
不料,到了海上,船长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无牙总督,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又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直至1844年,船长离开人世,留下了一张难辨真伪的金银岛宝藏藏宝图。
这张图混杂在后来流传的形形色色的藏宝图中,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船长的藏宝。
也许太神秘,也许太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它依旧使人着魔。
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寻宝者目瞪口呆,哥斯达米黎加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封闭了可可岛,严禁任何人挖掘。
然而这之中又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新秘密呢?
那金银岛宝藏会永远被埋藏吗?
凌天想,自己虽然比较有钱了,但找宝藏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刺激,很带感,跟古代的寻龙探穴一样。
每一个热血男儿,都曾经有过宝藏梦。
他立刻查询关于金银岛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金银岛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中,在永乐环礁西端,距甘泉岛约七海里。
该岛四周有沙洲和出水礁石。
岛周围高,中间低,中部原是干涸之泻湖。
有井数口,水带泥味,可饮用。
岛南己疏浚一航道,可通小船。
岛上树木茂盛,普遍有草海桐林,断续有麻枫桐林,成片海岸桐林生长在硬盘磷质石灰土上,北岸有水芫花岩生植被。
鸟类繁多,鸟粪资源丰富。
西部有海南渔民挖的水井和种植的红厚壳树,也就是海棠树。
有神庙一座,东西各有石碑一方。
金银岛为我国固有的领土,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
金银岛长约一千二百七十五米,宽五百六十米,四周沙堤比中部要高两米,高处达八米,面积零点三六平方公里。
中部洼地形成潟湖,有井数口,水可饮用。
沙堤带以东端为广大,且呈尖咀状向东伸延。
我国渔民向来称作尾峙、尾岛,因为它不在永乐环礁之内,而是在环礁之外,有如永乐环礁的尾巴。
金银岛得名有二说,一说是本岛曾挖出不少钱币。另一说是此地因产鲍鱼和其他名贵海产品,到此捕捞获利丰厚,由此得名。
金银岛实为一小环礁西面礁盘上的一个沙岛,在岛东南有两个小沙洲,西南有三个小沙洲。
这个小环礁中部有一浅湖,隔浅湖,东北面礁盘上还有四个沙洲。
浅湖并不象羚羊礁那样呈封闭状态,而是有缺在西南面,缺口可入小舟及帆船。
低潮时,礁盘水浅,人们可以行走其间。
大潮时沙洲每被淹没,因而树木不生,只长耐咸水草。
树木只出现在金银岛上,白避霜花与竿海桐丛生,茂密非常,故本岛鸟粪丰富。
岛上人工植的海棠树已很高大,树下有水井,井水可供饮用,但味道不甜。
1974年在本岛之西南角出土有三只相迭在一起的清初青花龙纹瓷盘,在礁盘上发现一批元、明清时代的瓷器。
本岛开发的历史很早。
在岛上发现有元代青釉龙泉窑瓷盘,明代的青花大盘、青白釉盆、青花风纹盘等,清代的花碗、青花龙纹罐等文物,岛上还有渔民建造的小庙。
三十年前,金银岛还没有一棵椰子树,金银岛守备队官兵大力弘扬"有苦不叫苦,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的西沙精神,艰苦奋斗,自建家园。
他们在满是珊瑚沙的小岛上,硬是栽出片片椰林,开垦菜地十几亩,年产蔬菜七千余斤,基本做到了旺季蔬菜自给;同时盖起了一座座现代化营房,建起了西沙小岛部队的第一个局域网。
如今的金银岛,满岛皆绿色,无处不花香。
课余时间,战士们可以下棋、打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局域网上"谈兵论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