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出击围剿,为了破坏而破坏-第2/3页



 赵匡义得意一笑:「如此一来,就算金虏的什么铁浮图再厉害,又焉能发挥出作用来?」

 吴三桂在一旁听得一愣,以惊讶的目光望着赵匡义。

 这也是他的想法,没想到和赵匡义想到一块儿去了。

 金人虽有铁浮图这种大杀器,但平日里行军的时候不管战马、还是士兵都不会身着铁甲。

 那玩意实在是太重了,如果平常赶路都穿着,那不管是人还是马,根本就走不了几里地。

 吴三桂知道,在北疆的时候,那些金人都是用耐力尚可,但跑不快的蒙古马驮着那些重甲,等行军到有可能遇敌的地方,或者是两军冲阵之前,再将其穿到军士和战马身上。

 不过这时组成铁浮图的战马就不是蒙古马了,而是从金国人起家的地方驯养的东北战马,那种马不仅比矮小的蒙古马高大、耐力好,而且冲锋时的速度都要快上不少,形成的冲击力更大、更强。

 如此一来,才造就了铁浮图的威名。

 而如今那些金虏来到内黄这边,正直盛夏,天气炎热无比,他们就更不可能穿着重甲到处晃荡了。即便有些人身处大乾境内,随时都有可能遇敌也不行,这种酷热的天气下还穿一身铁甲,怕不是很快就中暑了。

 所以只要能派出伏兵,冲击到金人阵前,不给他们穿戴重甲的机会,那铁浮图的威名就不复存在。

 既然有办法,吴三桂还强调铁浮图的可怕……那自然是因为只有把敌人说的厉害些、强大些,才能说明他们的失败是有理由的,而接下来击败这些敌人的功劳也就越大。

 秦桧听完赵匡义的话,沉吟了片刻,并未直接同意,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吴三桂:「吴总兵以为如何?」

 「秦相,往常在北疆,金人的铁浮屠确实不会无故着甲……」

 吴三桂只是把他知道的如实说了出来,既没说支持,也没说不支持,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全凭秦相决定」,又把问题抛回给了秦桧。

 虽然亟待立功,但吴三桂却不想再冒险了。

 金人的探马也不是吃干饭的,若提前被察觉出了动向,突袭不成反被埋伏,到时候经人家的铁浮屠一冲,怕是一个照面就散了阵型,来个大溃败。如今赵匡义率先提起这个办法,也正和他的心意。

 若最后出了的意外,那肯定就是赵匡义背锅。

 而若最后能胜,虽然吴三桂捞不到主要功劳,但捞一个从属之功也是可以的。风险小,收益自然就小了嘛,这个也可以理解。

 秦桧听完吴三桂的话,眉头微微皱起。

 虽然这货没直接表态,但话里话外描述的所谓「实情」,无一不是在支持着赵匡义的计划。

 果然,他话音刚落,另一边的赵匡义就笑着出声了:「秦相放心,末将不会莽撞行事。」

 「至少要先查探清楚地形和金虏的动向,做足准备在行事。」

 这就已经是代替秦

 桧做了决定了。

 秦桧沉默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赵将军,那此事就先依你之见,突袭金虏吧。」

 还没等赵匡义开心,秦桧又冷冰冰地补充道:「但本相把话说在前头,若此行出了差错,那日后就莫要再提出城围剿金虏之事,需得固守待援,等府兵与后续禁军到达,再谈退敌之事。」

 赵匡义犹豫了片刻,本想打个哈哈混过去,但触及到秦桧的眼神,又知道现在不可能轻易蒙混过关,只得勉强点了点头。

 失败之后……那是失败之后的事儿了,现在无需考虑。

 再说了,谁说这次围剿会失败呢?

 定下战略,内黄的兵马便开始活跃起来,不断有探马进出,传递着金人的行踪。

 另一边,卫河以北。

 短短几天时间,金人的兵锋就踏遍了数座郡县,所到之处将勉强算得上是祥和安宁的乐土变成了几乎是渺无人烟的白地。

 此次金人破关南下,并未有过要占领大乾的想法,他们也知道凭自己的实力根本做不到。

 所以基本上就是捞一笔就走,同时也削减大乾的有生力量。

 既然如此,那事情就简单了。

 所见之处,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毁掉。

 无数房屋变成焦黑的残垣断壁,田舍中的禾苗被一把火烧光,水渠被掘断,桥梁被砸开……

 为了破坏而进行的破坏就是这么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