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任尚书仆射,蔡卞的想法



    “半山公?”

    王莽一愣,都不需要再去多想,脑海中下意识就出现了那个身影。

    “陛下……”

    他转过身望着李乾,目中带着几分疑惑。

    为何突然提起这个人?还问健在不健在?

    “臣知道半山公,他……”

    王莽张了张嘴,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如何描述这个人。

    最终只是简短地回答道:“他还健在,听闻半山公还未挂冠离去,依旧在归仁县。”

    李乾轻轻点点头,他早就通过卷宗,将实情了解的一清二楚了,这次问王莽也不过是为了挑起这个话题。

    半山公,半山是他的号,他字介甫,名安石,姓王。

    就是王安石,大乾曾经的尚书仆射,后来在一次****中“被”致仕。

    本来像他这一类的大员,即便在斗争中失败也该直接回老家,进而再谋求起复的机会……

    无论如何,都不该打发到偏远地区去做一个小小的知县。

    但没办法,当时在位的是先帝,任何离谱的决定在他那都不算事。

    不过王安石也是一位较为离谱的选手,与先帝亦是棋逢对手,正常官员如果遇到这种境况,恐怕早就挂印回家了。

    从堂堂从一品的宰相级别官员,一下子成了正七品的地方芝麻官,试问谁能经得起这么大的落差?

    换个人早就不伺候了,老子回家享福去!

    而王安石也确实有这个资本,他家中世代为官,家境富庶,在当地极有声望,而且他的几个兄弟中也有好几个进士,至今也还有几个在官场上。

    可以说,如果他当时直接辞官回家,那肯定可以安享清福,做个富家翁,含饴弄孙,而且不损之前身任仆射的名望。

    斗争失败被致仕又如何?

    在以往这种人可多的是,只要没做太祸国殃民的事,即便被致仕也不损他们的名望。

    虽然没有一年十一万两的退休金,但也能成为当地的顶流人物,在所有乡绅中排名头一等,就连当地的父母官、郡守等人也会恭敬以待。

    此外还有朝廷每年除夕时的慰问,但凡钦差出行路过,也要上门拜访,即便致仕在家也能通过曾经的门生和下属,继续对朝局施加影响,以求之后有可能的东山再起。

    但王安石偏偏没有那样,他选择了去正七品的知县位履任。

    当时朝中所有人都十分不解,也有人觉得这位老大人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还不想直接拒绝,扫了先帝的面子,可能他快到地方的时候,就会随便找个托词,比如身体老迈不适什么的,挂印离去。

    可后续的发展着实让所有人都有些看不懂,王安石不仅没半路离开,反而真的去归仁县上任了,并且从一个小小知县的位置上,一直做到现在。

    其间还有些尖酸刻薄的言官上书讽刺他,说这位老大人是个十足的官迷,还建议要把他最后这个知县也革掉,但先帝对这些人的屁话一概不理会。…

    就像忘了王安石一般,不主动提起,也不做回应,时间一长,这位老大人也就渐渐淡出了所有人的视野。

    王莽本以为下次再正式听到他的消息时,会是这位老大人的讣告,可没想到今天皇帝陛下突然又提起了他。

    加上之前商议蔡卞入职礼部的那次,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