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危急战况-第3/3页



对这些人来说,延平镇就是他们返回草原的唯一通道,如果这条路被赌上,他们就只能被活活困死在大乾境内,抢再多的东西也不管用。

但这样有道理的话从蔡京嘴里说出来,就让李乾莫名觉得有些不对劲。

蔡京继续道:“以左威卫近三万兵马,陇西郡的三万府兵,再加上禁军的后续支援、连同汉、明两边的边军,这数万金虏已非大患。”

朝廷一共有五边边军,其中两边分别为东北和西北边军,规模也最大。

另外三边则分别陈列在秦、汉、明三国的边境,设立的初意也是防备他们。

当然这样的目的不会明说出来,大乾朝廷美其名曰:后备边防。

按照李乾的理解,就是灵活支援机动部队。

一旦东北和西北边关告急,他们这些人就能迅速前方支援,补充边防力量。

最初设立时,这后三边的规模和前两边同样庞大。

但这么多年下来,东北边境和西北边境一直发生战事,而后三边却一直相安无事。

这就导致后三边的边军陆续被抽调到前两边,后三边的规模也因此越来越小。

直到今天,后三边已经快要名存实亡了,每一边的人数都已经不到三万人了。

而且常年处于安稳环境下,这三万人的战斗力……也不好说。

但不管如何,这都是三万人。

所以蔡京这些话也没多大问题。

“以臣之见,当务之急一是要连同各郡县,组织乡勇团练,抵御金兵劫掠,以免百姓生灵涂炭。”

蔡京神色一肃,接着道:“二则是与吴总兵尽快接洽,令他定要拖住金虏,坚守延原镇。”

李乾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目前最关键的不是金人,而是稳住吴三桂。

如果吴三桂依然心向朝廷,那一切都好说,这些金兵就不足为患。

可要是吴三桂投靠金兵……那局势就彻底崩坏了。

非但十二万金兵会全部被解放出来,尽数南侵,东北边关这条要道也将完全被金国握在手中。

朝廷肯定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李乾轻轻点了点头,这些道理谁都能想到,但蔡京又为什么跳出来说这些呢?

他颇为认可地道:“蔡大人,朕听闻你与吴总兵也有些交情,如今你可愿为朝廷担此重任,前往延原镇?”

文官们纷纷一愣,而几个武将们的目光一下子凝重起来。

蔡京则讶然抬头,拱手道:“陛下,若对朝廷有用,臣定不惜此残躯。”

“然以臣老迈之身,奔波万里,游走于兵戈刀刃之间,臣危病痛亡事小,金虏得寸进尺事大!”

蔡京说完,李乾静静地望了他片刻,突然点点头,颇为可惜地道:“蔡大人为朝廷鞠躬尽瘁这么多年,确实不适合再受如此奔波之苦了。”

实际上,就算蔡京想去,李乾也不可能把他放过去。

蔡京是类似于李渊他们的危险分子,而且在有些特定的条件下,他的危险性还大于李渊等人。

把李渊他们放出去还可以稳定战局,但若是蔡京……或许只有反效果。

想到这里,李乾又皱起了眉头。

蔡京说了这么一顿,总不可能是真是闲着没事吧?

他又有何目的?

李乾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一旁的李渊,难不成他是想借此声援李渊?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然从群臣中传出来:“陛下,臣以为秦相可胜任此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