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廷推结果,两个新侍郎-第2/4页





    在他之后,一个又一个身着绯袍、气度不凡的官员默默上前投票,整个过程沉默、简洁,却格外的有力。

    没人会在这种场合下闲聊,大家都沉静地望向前方的朱纸。

    吴满江、蔡卞、蔡卞、陈光……

    许多人都异常惊讶,因为蔡卞这个五品官的名字居然是在主推上出现频率最高的。

    在他之后则是秦党推出来的两个人选,蔡党的高勋,后面还有和党的一个人,至于严党……他们根本没在这个职位上下功夫。

    除了这几人,后面大多都是些没有依附党派的官员。

    这里面的许多人都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排除诸多竞争对手,登上了这个名单,但来到这个廷推场合后却只能给人当陪衬。

    没有关系、人脉和党派支持,这些人的天花板要比别人更低,也达不到有关系的人的高度。

    在高层大臣们心中这也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一个个官员上前,正三品的官员写完,就是二品官员,然后就是最后的几个大人物。

    之所以把他们安排在最后写,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投完票之后,其他官员也一股脑儿地跟着他们选,因此造成廷推后果不公平、不公正。

    虽然想影响的肯定在好几天之前就影响完了,但是该有的面子工程还是不能少的。

    同时这这一步也隐隐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这些宰辅的权威。

    二十多个官员都已经投完了票,所以现在基本上大局已定,剩下这几个人的票又不是集中投给一个人,所以他们的票几乎对现有的结果没有影响!

    普通三品官员的一票算一票,而这些宰辅大臣的一票也算一票,他们没有任何特殊之处,面对这种情况也无力翻盘。

    或许这才是廷推仪式的另一层深意。

    先是三个武官头领,李渊上前后,同样在主推最下方写下了蔡卞的名字。

    望见这一幕的官员也没多细想,大家都知道之前的会试泄题桉就是唐国公承办的,其中有两个侍郎被拉下马,才有了如今这场廷推。

    按理说唐国公应该同蔡党关系不好才对,可如今他却为蔡党的人选投出了一票,难道这是在向蔡党示好,修复关系?

    这种事在朝中再正常不过,大臣们只是在心中过了一遍就不再多想了。

    只有秦桧和杨坚望李渊的目光出现几分细微波动。

    李渊写完自己的选择,随后就是赵匡胤、杨坚,前者将自己那一票主推投给了一个没有党羽的文官,将两个陪推票投给了秦党与和党的人。

    杨坚与他的选择完全相同。

    到了选择,局势已经完全定了下来,虽然还有两个大人物还没投出自己手中的票,但已经无足轻重。

    秦桧向后瞥了蔡京一眼,率先起身上前,毫不避讳地在主推上写下了自己推荐的那个人。

    蔡京面色平静,并未与秦桧有任何眼神交接,而是缓步上前,在主推的位置上写下了高勋的名字。

    蔡卞是他弟弟,举贤不避亲那是心中光明磊落之人才能干出来的事。

    而蔡京显然和那种人不搭边,没办法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蔡卞的名字写上去。

    自蔡京坐回座位上,这场对礼部右侍郎的推选就已经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