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3/4页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我知道。然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盖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识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令政的英名埋没呢!’

        话说完,聂嫈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故事选得并不恰当,但最后,易深先生还是生硬地撤出一个道理:

        “聂政与聂嫈同样的名垂青史……”

        言下之意,不外乎让楚绪自尽,成全楚还淳的一世顺遂风光。

        楚绪默了须臾,想着不血溅于自己父亲的刀剑之下,也算是能尽的孝道。

        父子二人怎么都不会想到,阔别多年的重逢,竟会商量起死法……

        余笙、敔笙还有路令羽都在外等待着,敔笙内力极好,沉下心来将他们父子二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随后,不动声色地靠近了余笙。

        听房内有响动,敔笙拦住了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人,余笙来得及时,赤手抓住了楚绪意欲自尽的匕首。

        喝止道:“不可寻死!大丈夫生于乱世,就当学曾文正公,赴汤蹈火,挽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倒悬!”

        楚绪惊得眼底泛起涟漪,这些年间无助无望地遣送着岁月,好似都忘了自己最初所求为何。

        好一句“挽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倒悬!”

        可细细想来,这般的楚绪又能做什么呢?

        “余姑娘,在下所求的是做中兴名臣,国家栋梁,封妻荫子,钟鸣鼎食,立寺配庙,千古流芳……”

        楚绪故意将自己说得功利异常,像是对自己未来的道路丧失了所有的希望。

        可这般伎俩,余笙早就看楚归荑和敔笙玩儿烂了,怎么会相信他的鬼话?

        余笙便接着道:

        “曾经有一人立于翰林楼,饮酒哭号道:‘吾见云皓明泽一战,心中纷乱如麻,眼前红雾升腾……弥天漫地的血腥之气,扑鼻而来的龌龊臭气,这穷途末路的王朝,吾是弃你……还是殉你啊’昔日举棋不定,犹豫彷徨的是谁,四顾茫茫,一片荒凉都撑过来了,你有何颜面寻死!!?”

        余笙今日也参与着重启天枢阁,在整理卷宗时无意看见关于楚绪的记载。

        他这些年也并非是碌碌无为,只不过比起年少时的锋芒毕露,差了不少,但其志,远胜过常人。

        年少成名,并非虚名,只是世人乃至他自己对年少成名楚绪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

        天枢阁也不知将有关于楚绪的卷宗给易深先生和老家主看过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