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2)



    如果姐姐在,不知道会怎么说。墨君想着,穿过空荡荡的楼道,跑到楼外银杏树下。

    每天有很多掉落的银杏,风干了瘪瘪的。他不嫌臭,捡来剥出白果,送给对面的谢雨娇炖汤。那位姐姐发生什么事,墨君不知道,只是觉得她惨白的脸和没有血色的嘴唇太吓人,必须吃点儿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专注地捡着,眼角余光瞥见珍荣精疲力尽地走回来:姐姐的马车在街角一拐弯,她就跑着追上去。阻拦她,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墨君和金舜英都没有出声。

    她整个上午没回来,母子俩猜她一定追着送了很远。墨君看见她裙子上全是土和灰,像个刚出土的彩佣,小声问:“他们走远了?”

    珍荣弯腰捡银杏,故意弯得很低很低。墨君看不到她的脸,但看见她捡起一颗银杏,掉下一颗泪珠。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一阵风来,许多银杏落下,墨君便跑去捡最远的。树下所有的果实很快捡得干干净净。珍荣吸了吸鼻子,说:“回去吧。”

    墨君拉着她的手,边走边说:“别伤心。我姐姐会平安回来。你看她想要做的事,虽然总是多灾多难,可也没有止步不前。”珍荣吸着鼻子说:“我知道。”“那还哭什么呢?”

    “我再也跟不上她了。”珍荣刚止住的眼泪又摇摇欲坠,急忙抹一下。墨君依稀听懂了,摇着她的手说:“那就不跟她,干点儿别的。”“别的什么?”

    墨君灵光突现,“你劝劝我娘,让咱俩学海兰尼塔语!姐姐不是说,想去那里避难吗?我们一家人在落乌郡人生地不熟,好歹能说能听,真去了海兰尼塔,靠谁呢?”珍荣怔了怔,没有马上回答。

    不过这天吃完午饭,珍荣说:“我出去一下。”没有说去哪里,金舜英只当她心情不好去散心。

    城里店铺相继关门,招牌全摘了,显得街面空空荡荡。道路积雪乏人清扫,结出一层粗粝的冰。珍荣小心翼翼走到东大街,只有三五家还开门做生意,集瑰堂是其中之一。

    老冯看见她,吃惊地问:“谢姨娘又出事了?”珍荣连忙说不是,同时惊诧店堂里坐着的客人——他换了身体面衣服,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那一头黄发始终醒目。珍荣不知道该怎么同他打招呼,微微地点了点头。鹤慢也点了一下头,没有言语。

    “陈掌柜在不在?”珍荣问。

    “掌柜今天晚一点儿过来。估摸差不多该来了。”老冯简略的回答当中,似乎有所隐瞒。珍荣又问:“方便我在这里等他一会儿吗?”

    “请坐请坐,这位葛先生也是等他。”老冯说罢送上一杯热茶,转身给鹤慢那杯续了水,顺口问:“葛先生哪里人?”“四海为家。”鹤慢答得很不诚心。老冯憨厚地称赞:“您官话说得真好,单听声音,想不到是海外来的。到我们这里很久了?”

    “好像并不太久,只是有时候觉得很长。”鹤慢答完,老冯就听出他什么也不想透露,闲聊中不再问他的身世经历,只问能不能喝得惯店里的茶,要不要换别的,都是些寻常的客套话。珍荣时时向窗外看,忍不住问:“陈掌柜什么时候能来?”老冯含糊地回答:“下午还有约好的客人,他肯定会来。”

    又过了大约半个钟头,陈景初的马车终于停在店门口。珍荣站起来迎上前,不禁愣一下:陈景初额角有一块很大的淤青,青中带紫,砸得很重。她拿不准该不该问他怎么受了伤。

    陈景初却先看见鹤慢,好像事先知道他在,敷衍地对珍荣说:“你等一等。”又对鹤慢指后门,“你跟我来。”珍荣来不及说一个字,他们便像没有她这个人似的走了,她只得看着他们的背影,怏怏地坐回椅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