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



        村东一个由青色石头围起的小院里伫立着一座木屋,木屋里一个老人正在挑拣着药草,老人名为周学,是这个边荒小村里的赤脚大夫,其医术虽未说有多高明,但在这附近几个村庄里还是颇有些声名的,很多邻村人也会来找他治病。

        要说这年近古稀的周学年轻时也是一个痴情之人,曾经喜欢一个姑娘,但那姑娘却得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日益虚弱,附近几个村的大夫看过后也都是束手无策。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听说尚环城中有家药馆名为“济世堂”,这济世堂里有很多名医,或许可以诊治,众人闻言欣喜,但听到此人后面的话,又开始愁眉苦脸起来。

        原来那“济世堂”仅问诊就要二两银子,后续治病更是不知要花费多少钱财,在那个姑娘是根草儿子是个宝的年代里,姑娘的家人选择了放弃治病。

        年轻的周学与姑娘感情甚深,虽然他也没有多少钱,但最后还是凑了几两银子,在得到姑娘父母的同意后,带着姑娘去城里看病。

        济世堂在尚环城中心繁华地段,门楼上有一副牌匾,上书“仁医天下”,周学二人见此,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在经过一堆繁琐的流程后,终于轮到了他们,大夫大概检查了一下后,表示他也无能为力,接着便让小厮带下一个病人。周学上前跪地乞求,可那大夫眼皮也未抬一下,堂外进来两个壮汉,把他们赶了出来,那二两银子也没有还给他们。

        即便如此,执着的周学也未放弃,四处奔走求医问药,甚至最后自学医术,然而依旧没有救回那姑娘。看着在怀中逝去的心上人,痛苦与无助充斥在周学心中,自小父母双亡的他好不容易有了喜欢的人,而这个人现在也永远的离开了他,对于苦命之人而言噩运一直如影随形。

        后来姑娘埋在村东的一处小山坡上,周学便在那附近盖了一座木屋,村里人都说挨着坟头盖房子晦气,也不怕那病女人化作厉鬼找上他,然而对于周学来说那坟中埋着的则是他想见却再也见不到的人。

        屋外大雨还在继续下着,屋内木窗旁一个少年借着透进来的光亮在认真的看书,少年叫周易,今年十二岁,由周学一手带大。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叫他小米粥(周),听他们父母说周易是周学用一碗小米粥换来的。

        当年确实发生了一场旱灾,但各家各户都存了一些粮食,熬过了那场旱灾,就在第二年快要秋收时,天空却下起了火雨,大火不仅烧光了庄稼还烧毁了房屋。一时间哀鸿遍野,很多人为了活命向各地逃难,这其中就有周易的父亲。

        当时很多难民逃到尚环城,但尚环城城主设立关卡,禁止难民入城,扬言本地百姓也受了这天灾,无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寻生路,无数的难民只能饿着继续逃难。

        周学见到周易的生父时,其已是晕倒在路旁,怀中紧紧的抱着两岁大的周易,周易虽然面黄肌瘦但好在身体健康,这个枯瘦男人应该是把吃的都给了孩子。周学倒了一碗小米粥喂给男人,男人醒转后感激周学救命之恩,他自知向南继续逃难无法照顾孩子,便乞求周学收养。

        周学家中也没有多少粮食,养活自己已是艰难,再带上个小拖油瓶怕会是更加困难,但看着周易熟睡中的小脸,让孤寡一生的周学动了恻隐之心,最终答应了男人的请求。感谢周学之后,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孩子便头也不转的向南继续行去。自那以后周学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个枯瘦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