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蛋清羊尾游国清寺





  黎洛棠这么一折腾,耽误了不少时间,就没法赶到前面的小镇,只能夜宿郊外。

  天色朦朦亮,黎洛棠从树上跃下,骑马继续赶路。

  前面小镇,城门一开,她就进去了。

  时辰尚早,街上行人不多,卖早餐的摊子,到是有几个。

  袅袅热气中,传来浓郁的食物香味。

  黎洛棠站在了一个写着蛋清羊尾招牌的摊子前,再看油锅浮浮沉沉的胖丸子,“这叫蛋清羊尾?”

  裹上芝麻,那就是麻圆粑粑。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跟羊尾扯得上关系吗?

  “公子,尝一尝,很好吃的。”摊主笑道。

  “行,来五个。”黎洛棠说道。

  后来,黎洛棠才知道,这蛋清羊尾,还有一个名字,叫雪绵豆沙。

  是一种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麦粉为原料做的,蛋清加入麦粉。

  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把蛋清打成细泡沫,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好。

  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油里炸,炸得微黄,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

  这个雪绵豆纱,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腻,甜而不齁,不焦不脆。

  黎洛棠用过早餐后,没有急着出城赶路,寻了家小客栈住下,明天她打算去天台山。

  天台山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

  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

  当牛女之分,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

  天台山历史悠久,更是汇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山。

  半山以上,云封雾锁,一片迷蒙,青翠的山峦完全笼罩在霭霭云雾中。

  天台山风景优美,春观云海,夏赏山花,秋看日出,冬览雪景。

  只是山路是傍山而修,蜿蜒崎岖,宽处仅容三匹马并行。

  黎洛棠往国清寺去,虽不喜欢寺庙,但国清寺里有一棵距今一千多年的隋梅。

  还有独一无二的释迦牟尼佛娃娃脸造像,以及用楠木所雕的十八罗汉。

  最重要的是,她今天提着的小竹篮里,装着宣纸、烟墨,是来拓印王羲之、柳公权等人留下的摩崖石刻。

  “听暮鼓晨钟,读明月苍松。”黎洛棠记得在现代时,就着有人说过国清寺,就如诗句中描述那般,清静而美好。

  山门外有寒拾亭,亭上挂着寒山和拾得那著名的一问。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黎洛棠撇撇嘴,“就怕到时已憋屈死了,没机会看到。”

  她还是喜欢快意恩仇,而不是坐看因果报应。

  更何况,很多时候并没有因果报应。

  否则不会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了。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

  在寺门外是一大片的农田,而寺里的建筑物是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分为五条纵轴线。

  所有建筑顺地势而建,没有相互平行,亦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显得和谐协调。

  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外,种着四株香樟树,生机勃勃,树荫遮满庭院。

  香客们虔诚地在给香樟树磕头敬香,黎洛棠觉得诧异,就找了个面善的老妇人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拜树神,这树是上天的神仙种下的。”老妇人答道。

  寺庙、道观总有一些神神叨叨的传说,这树是不是神仙种的,其实并不重要。

  黎洛棠走进了大雄宝殿,殿内主尊供着释迦牟尼佛的坐像。

  在像前还有一尊小点的白玉佛,旁边站着胁侍菩萨,两侧就是楠木十八罗汉。

  佛龛后倒座立着海岛观音,像后是慈航普渡群塑。

  观世音可以说是香客最为熟知的一位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这里的香客是最多的,一个个虔诚的向菩萨祈求着。

  黎洛棠没有像其他香客那样,一个殿一个殿去给佛啊菩萨敬香,她直接去看娃娃脸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造像都是庄严的,难得看到娃娃脸的释迦牟尼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