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二贤赴水



    莘伯单叹口气:“父亲有我们兄弟四人,老四早夭,剩下三个,可三弟叔春又被大牺勒死在战场上,现在我们兄弟四人只剩下我们二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了大哥!大哥,你得帮帮我呀,至少把我藏起来……”

    “藏?往哪里藏?这里是大商的地盘,大商的天下,你能藏一时,能藏一世?总会被发现。”

    “那、那可怎么办哪?”载师木又哭起来。

    “现在你唯一的活路就是走,赶快走,离开大商的疆土,走得越远越好!”莘伯单说:“你是我唯一的弟弟了,我当然不能把你交给君上,可要把你留在有莘,让君上知道,不但你活不了,整个有莘都得受连累!”

    “知道,我知道,可我现在孤身一人,怎么走啊?”

    “好吧,你虽然做事荒唐,可我也不能不念兄弟之情,哥帮你,帮你最后一次,以后你好自为之!”莘伯单说。

    莘伯单连夜拨调了一批族人、仆从三十多家,有四百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军卒,又调了车辆马匹、财物,组成一支队伍,交给载师木,让他赶快走。

    载师木喜出望外的同时,哪里敢再多呆一分钟,拜谢了大哥,带着队伍栖栖遑遑地亡命而去。

    他出了有莘就向北跑,经过考虑,是要和逃亡的夏人方国一样,北渡济水、黄河,去投奔淳维,因为自己的“好朋友”二王子祉秀和曹彦在那里。

    他倒是没白跑,两年多之后,终于和一些逃亡迁徙的夏人方国一起在西北找到了淳维。

    这时淳维已经在西北重新建立了国家“下土方”,作了都邑,自称“夏后”,号令有夏诸国和大商作对。

    淳维还不错,好生接待了他,也封载师木为“伯”,帮他建立了一个小国,仍然叫“莘”,莘伯木就是这个莘国的第一任国君。

    但是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被商人不断地征伐,也被当地的野蛮部落侵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苦逼日子,刚逃亡迁徙到北或西北的有夏诸国开始大概都是这样。

    后来几经辗转迁徙,这个莘国到了今天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的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一直延续到西周,《诗经?大雅?大明》里说殷商末年周文王“缵女维莘”的“莘”,就是指这个地方。

    所以这个莘国,是东方有莘氏之国西迁的一个分支小宗,有人把这个莘当成夏代的有莘,那是不对的。

    ****

    另外两个是两位大贤人务光和卞随。

    商国在灭夏之前就一直旱灾持续不断,连续了五年,民众年年都得抗旱救灾。灭夏之后,商汤就带着大臣们到处巡查,视察旱情,直到抗旱工作。

    伊尹发明的“区田之法”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又和大匠彊等人改造了人工蹬塌的木轮水车,建立了灌溉体系,使商的农业生产能保证正常进行。

    这天,商汤巡视到一条河边,看着眼熟,就问:“这里予一人好像来过呢。”

    这次给他驾车的是登恒,回答说:“君上当然来过了,这里是稠水,有个贤人住在这里,叫啥来着……”

    “卞随啊!”商汤脱口而出,他想起来务光和卞随这两个所谓的“大贤人”了,心里突然一阵的憋。

    “对对,是姓卞。”登恒说。

    “打听一下,卞随住哪里,我们去拜访一下。”商汤说。

    一打听,当地土人说卞随先生住在稠水边上的一片竹林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