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遇——一
我一直
站在那棵紫色花开的树下
等你
我一直等
既使花期已过
一地的飞红飘落
我一直
把你的名字写在手掌心
写着
我一直写
却又再次错过
熟悉的容颜婆娑
我一直
回味着你清新的笑容
想着
我一直想
就算眼睛花了
还有那笑声萦绕
所以,为了下一个轮回
让我还能遇见你
只好用虚构的笔墨
告诉你
曾经有许仙和白蛇
还有口口相传的传奇
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杨宇开始为自己的意识在梦境和现实中的相互穿梭而感到害怕,他不敢去看医生,担心会被当做精神病人而被禁锢。他只能浏览相关的网页,寻找真实的答案。然而,网络里面也没有更加令他满意和信服的信息。他担忧有一天梦境中的其中一个“自己”占据了自己的大脑,把现实中的自己改变。虽然,在目前看来,他并没有混淆梦境和现实,在清醒的时候,他还是现实中的杨宇。为此,他把自己在现实中的岁月经历制作了一部画册,从出生、童年、少儿、青少年、大学、直至现在,用具体的时间标注,用照片和文字加以说明和注释,说明这是现实中的杨宇,一个有血有肉、在浙江省hz市新湾镇生活了27年、身高1米75、体重78公斤、有父母和妹妹、还有过一场轰轰烈烈恋爱的真真实实的人。为了万一,他只好把梦境中的经历也一一记录在日记本里,也许有一天,自己的这副躯壳被梦境中的吴翊、长贵、海丰等等的哪一个人的意识占据之后,也不至于引起混乱,让自己现实中的父母亲人感到惊慌。
杨宇想到两个故事——庄周梦蝶和黄粱一梦,在网上搜索了这两个故事之后,有些不知所措。“庄周梦蝶”来自于春秋战国时的著名思想家庄周所著的《庄子·齐物论》文章里,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而“黄粱一梦”是出自于唐朝沈既济所著的《枕中记》,说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hd,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不得志,道士吕洞宾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呼呼入睡,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洞宾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在锅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