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周瑜打黄盖



    秋末,  夏祈音原计划返回潭州见两位师父,途中收到义父帅风旗急信,便临时改道往汴京去了。

    帅风旗改任沧州所辖县县令,  在沧州府遇到了他早年的救命恩人时震东。

    时震东是镇守沧州铁血大牢的军官之一,这位时将军手下有位得力小将叫沈云山。前些日子,  沈云山立了大功,功劳报上去时,  恰逢中秋将至。官家正要赏赐百官,见了这奏折,  心悦之下,顺便也给了这位小将一封恩赐。

    这原是喜事,奈何乐极生悲,  恩封送到沈家。沈家人接旨时,  沈云山年迈的老母跪听圣旨时打了个喷嚏。此事虽说不雅,但打喷嚏又哪里能忍的住,就算是在朝堂上有人打喷嚏,  也顶多被人嘲讽两句。

    偏这宣旨的太监上纲上线说沈家不尊官家,  将沈云山全家落罪。时震东将军为了沈云山四处打点,  他在江湖和朝廷都有些门路,却也止于此。汴京权利中心并非时震东这样的中层军官可以接触,故多方走访,  也想不到什么法子能救沈云山一家。

    恰好帅风旗到时震东府上拜访,晓得此事。帅风旗想着夏祈音与官家的大皇子交好,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写了信给夏祈音。

    夏祈音想了一会儿才将这段从记忆中翻出来。若无天变,时将军只救下了沈云山,  他的家人却被杀了,  也是因此沈云山被他看守的楚相玉蛊惑走上了谋反的绝路。沈云山此人有些小毛病,  但也算得有情有义,最后选错了主子,全是昏君奸相所逼。

    莫说这是义父所托,就是素不相识,听说这样的事情,夏祈音也乐意管一管。

    若现在的皇帝是赵佶那蠢货,这自然是大事。可如今的官家是赵祯,这点事情真算不得什么。当今有过一件趣事,他吃饭吃到沙子磕了牙。这事若闹出去,伤及龙体,准备饭食的宫人乃是死罪。官家为了保宫人令左右不得声张,将事情瞒了下来。

    有人写反诗鼓动成都太守自立为王,这件事被成都太守奏报朝廷。当今却分析那人心态,说他并非真心要谋反,只是老儒生想要讨好上官求功名,于是赐他做官。

    当今素无常志,耳根子软,三心二意不假,但他对下也确实颇为宽和。这个案子只要闹到官家面前,官家是绝不会因功臣的老母亲在接旨时打了个喷嚏,就觉得人家不敬自己,要将人全家落罪。

    莫说官家和大皇子不会如此,就是朝中的相公们也不会赞同这种荒唐事,怕是传旨太监拿着鸡毛当令箭,欺时震东他们投告无门罢了。

    夏祈音原打算写封信给赵昉说明原委,请他处置,又怕有人从中作梗先斩后奏,干脆带着曲无思走了一趟汴京。

    夏祈音进宫将这事说与赵昉听,赵昉当时没说什么,夏祈音亦不追问。

    过了几日,就听说宫中有位米公公被告老了。官家对这位米公公素来不太喜欢,只米公公劳苦功高,又是大内第一高手,便一直留在宫中。此番传旨太监是米公公的徒弟,赵昉就借着此事将这位大太监赶出了皇宫。

    米公公的身份在宫里很特别,他青年时被人强掳入宫,先帝喜其容貌,下令将他阉割留在身边。

    做这件事的先帝应该是赵佶的兄长即原哲宗赵煦,可天道他不讲道理啊。七拼八凑,赵佶都成了当今同辈,原本该是苏轼后人的苏梦枕成了苏轼堂兄,可见多混乱。于是这件事就被记忆嫁接扣在了先帝真宗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