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以蝼蚁之躯,发萤火之光(一)



正应“天閟毖我成功,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旬月来卫含真渐觉小有长进,已可上下悬崖丈余。十七年荒疏后进境如此,着实不可谓天赋平平了。千仞绝壁、晦暝狂风,人处其中如沧海一粟,惟觉天地之宽,己身之飘摇无定,须臾而尽。有涯之生,不为尽欢之事,无谓之甚矣。卫含真平生从未如此辛劳,又如此快慰,腾身纵跃之间,不由畅怀大笑。

        崖顶忽渺渺传音,问道:“你笑甚?”终于来了!卫含真大喜,扬声大呼:“蝉师父!”蝉先生怪声道:“不敢当不敢当,不才何德何能,岂配为人师。”卫含真三两下攀回,辨清方位,叩首便拜,拜完笑眯眯道:“弟子不该因自轻而自怯,是以苦练根本,而今已重拾信心,必不辜负蝉师父厚望。”

        蝉先生啧啧有声道:“怪道我一见你便觉古怪。小小年纪朝三暮四、谎话连篇,胖老道自来最瞧不上的,竟收你为徒,使了甚么手段?”卫含真坦然道:“甚么手段能骗过蝉师父与师父法眼?那自是弟子与师父的缘法到了,再加三两三钱银子罢了。”

        蝉先生哼道:“果然半句实话也无!”逍遥散人以神功抵债,却是真得不能再真的实话。他不信也无妨,卫含真顾自转着念头。蝉先生先行试炼,也不拦着她以师礼相拜、以弟子自居,已算得默允,瞧着传功之意颇坚哩。

        卫含真笑道:“那弟子再不敢瞒蝉师父,老实说了罢。旷世奇书识辨经,弟子是听说过的,岂容错过。”蝉先生急声道:“你竟有这等见识,难道此书已人尽皆知了?”听来他确然不知逍遥散人与识辨经的渊源,卫含真放下半颗心来。

        因答道:“寻常人哪里有这个福分得知,不过弟子凑巧去过衡山罢了。这人人趋之若鹜的奇书,原来终为蝉师父所得,果然是骐骥待英雄。”蝉先生宽心大笑,吵得卫含真耳中嘶嘶嘈鸣,道:“花言巧语,我喜欢。死抱胖老道那点功夫,才是身在泰山,却不见泰山、不识泰山,目光短浅之至,果然没有看错你,是个好人才。”

        他晓得识辨经现世于衡山之事,所持这本无疑便是方盾与燕归来带走、据说传自陈抟老祖那本了,不知如何手段夺来。卫含真连称折煞弟子,蝉先生笑罢,几与夜色融为一体的身形微动,一物已至卫含真面前,疾风中似春湖行舟一般平稳。

        卫含真抬手欲接,那物戛然而停,不偏不倚,正正落入她掌,乃是本黄皮册子。飞行时它平整如砖,甫一停下纸页乱舞,卫含真瞥见内页三个大字“识辨经”,欣喜之余,不由骇异于蝉先生武功之高。

        蝉先生道:“既是个难得人才,能学会多少,全看你本事罢。此物至宝,我只予三日,你自行参详。三日内若可入门,自有一场大造化给你。”卫含真拜倒:“多谢蝉师父。”久久不闻回应,蝉先生又已不见了踪影。

        再等不及,仗着目力大进,觅个避风处,卫含真疾疾翻阅。她几乎过目不忘,并不细读,只且翻且记。将整册暗暗记诵下来,又确认记得一字不差不漏了,方潜回门派,专心致志、逐页逐字拜读起来。

        此书薄薄一册,空白封皮,纸张亦不过平平,颇为简陋。其上字大如钱,句长不一,共载口诀四十九句,有题无跋。题曰:

        今传功为后人鉴,分“识”、“辨”经二,本册为“识”。

        世间武功,古今往来,东南西北,流派林立,何止千万。法出多门,各奉其是,举凡高下之争,莫不出于一隅别执之见。武习自门派,气发自自体,然或止求诸于外,或止求诸于内,行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而无能为。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