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桑妈在唐雪君好一阵解释下,总算理清楚了事情。

    桑晓晓的笔名叫三木,这周往阳城出版社投了一部长篇小说。出版社看上了,想要在早报上连载。但三木是第一次投稿,所以出版社得确定三木能定期按时交出后面的稿子。

    如果说写得好,看得人多,往后能出版书。

    在早报上刊登就有钱。出成书卖了钱更多。唐雪君过来能谈的是早报上的价钱。

    她也说实话“最好稿子是多写些。长篇也不能一周就一点字。读者可养不起来。最好是每天都有一点内容,或者两天一点内容。价格是按行算的。要是有点名气的作家,先前投的那一万字高点能拿四十五。”

    这是唐雪君能给出最高的钱。

    桑妈一听价,人都傻了“多少”

    唐雪君认真说“四十五元。那是有名气的人。因为三木从来没在早报上刊登过,所以估计拿到三十就不错了。早报给的钱多。要是换个不太入流的杂志,恐怕就几块钱。”

    像快要停刊的碧玉,在上面写稿怕是只能拿四块五。

    她和桑晓晓解释“这也是因为你信纸选得贵,文章字写得好。看着像是一位不差钱的老先生写的。”人先入为主,总觉得字好的老先生讲责任,可信些。

    唐雪君解释得认真,可桑晓晓不爱听。

    她纸选得贵,是为了写出来好看,当然也有让人高看一眼的意思,可怎么能说是老先生写的呢

    她不喜欢别人这么说,顿时不高兴起来“怎么就老先生写的了现在年轻的人字写得好的多了去。故事写得好的也多了去。你难道比你年长的字差”

    有天赋的人,根本不会被年龄限制住。

    桑晓晓越想越不高兴,冷哼了一声。

    唐雪君愣了下。

    这要说她比年长的人字差,那她肯定是不服气的。她见过倚老卖老,实际上本事没有的多了去。这话听着杠了些,属实也说的很有道理。

    编辑部里都是文化人,大家表达不高兴都拐弯抹角引经据典的。唐雪君没想到桑晓晓脾气这么直。

    她总不可能和学生置气,听着桑晓晓总觉得娇气的恼话和那动物炸毛式的冷哼,顿时笑开“确实不该按年龄看文才。”

    这边桑晓晓在不高兴,桑妈则在边上继续犯晕。她不知道自家女儿怎么就忽然开始赚钱了。这第一笔稿费听上去似乎能抵桑爸一个月的工资。

    她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可好在还意识到面前的人是城里人,第一次来她家里做客。

    桑妈忙起身去厨房给人倒水,还特意加了点糖。人匆匆过去拿,搅匀了才递给唐雪君“来来,唐编辑,是不是这么叫来来喝水。哎哟,我是没什么文化的。所以就希望小孩读书读好点。”

    她眼里的唐雪君就和学校老师差不多,文化人,得尊重。

    家里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桑达达是真读不出书。脑子不知道怎么转不过来,总喜欢捣鼓一点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被桑爸想办法送去油漆工那儿当学徒,以后好歹混口饭吃。

    桑晓晓是真的聪明,打小就考试第一。别人都说女孩子读书高了没用。她就不乐意。她这辈子的遗憾,就是不识几个大字。

    不识字容易被人看不起。桑爸识字,她就扫盲那会儿识了点字。那些人总觉得她嫁得好。话里话外听着好似羡慕,实际上字字戳她心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