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上郡见闻(三)【二合一】-第4/5页





    而同时,赵弘润抱着「既然干了索性大干一场」的心态,亲笔写了一份「化胡令」的檄,叫魏卒们尽快送到前线各路魏军将领手,由后者将这份檄,告知河套地区所有的异民族。

    这份檄的心思想很简单,说白是四个字:化胡为魏!

    详细点说嘛,只要是愿意接受学习魏国化习俗的异民族,赵弘润都允许他们继续生活在河套地区这块土地,无论这些异民族是以臣服附庸的态度,亦或是干脆并入魏国,从此成为一名魏人。

    这份「化胡令」,在短短几日内,在河套地区掀起了轩然大波,诸草原民族以及诸魏军将领,皆对此抱持各种态度。

    如河西守司马安,他对这份「化胡令」非常反对——其实他主要反对的是赐予那些异民族魏人的身份。

    开什么玩笑?那些异胡,可是长久以来侵犯原,迫害魏韩等原国家子民的恶徒,魏军饶他们不死,仅仅只是贬为奴隶,这在司马安看来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然而,那位太子殿下居然决定赐予他们魏人的身份。

    说实在的,若非司马安如今对赵弘润推崇万分,并且早已得知这位殿下是一位杀伐果断的雄主,否则,相信这会儿他恐怕要破口大骂了。

    而其余魏将,亦对这道檄抱以微词。

    唯独南梁王赵元佐,在看到这份檄后,默然不语。

    随即在沉思了半响后,他这才喃喃说道:“赵润的心,远我想象的更大。”

    “心胸?”庞焕一脸困惑地解读着南梁王赵元佐的话,在他看来,这份「化胡令」可算不什么心胸,倘若硬要算,也只是「养虎为患」、「姑息养奸」般的愚蠢的心胸。

    南梁王赵元佐看了一眼庞焕,他没有去解释,他说的是「心」,而非「心胸」。

    『弱小的势力,会为了强大而接纳外人,而我大魏,已然隐隐是原的霸主,可那位太子,却仍在接纳弱小势力,呵呵……「原霸主」,难道难不足以满足你的心么?我大魏的东宫太子……』

    缓缓走出军营的帅帐,南梁王赵元佐目视着「肤施」的方向,心下暗暗想道。

    而事实,这只是南梁王赵元佐的过度解读罢了,毕竟赵弘润在写下那份「化胡令」的时候,目的很纯粹,只是为了拉拢一部分草原的民族,无论是让这些民族向三川郡的部落那样依附臣服于魏国,亦或是并入魏国,都能有效地削弱林胡,从而变相地减少魏军士卒与林胡真正开战时的伤亡损失。

    至于南梁王赵元佐心过度解读的那些事,赵弘润此刻还真去细想。

    事实证明,赵弘润这份「化胡令」,对河套地区的局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还记得一个多月之前,当四十万魏军如狼似虎地扑到郡,且以雷霆之势覆灭了赤翟后,郡的诸民族大为惊恐,纷纷迁移部落驻地,向林搬迁,准备投奔强大的林胡,希望强大的林胡,能够阻止魏军踏足河套的脚步。

    可如今,原以为是“凶恶势力”的魏国,居然向他们发出了善意的讯号,这难免让这些异民族有所犹豫——如果是没有选择,他们当然会投奔林胡与魏国交战寻求生机;可既然有了选择,那么,为何还要与强大的魏国为敌呢?

    只要学习魏国的语言字,像魏人那样穿衣,不可以像三川的羱羯羝三族一样,继续在河套地区生存了么?

    一时间,原本已坚定主意投奔林胡的各异族,小部落的首领们纷纷开始观望起来,毕竟,投奔魏国固然会失去现在的地位与权力,但这些小部落的首领,权力本来没有多大,身份也不见得有多珍贵,因此,这在他们看来是可以接受的选择。

    只有像匈奴、林胡这种强大实力的王,他们才坚决不会接受魏国的「化胡令」。

    可能是感觉到了危机,林胡一边迅速调集兵力,一边纷纷派出人马对那些观望的部落种族施压,强迫他们选择阵营——究竟是选择魏国,还是选择他们林胡。

    渐渐地,河套地区的局面,逐渐呈现两极格局,而这也使得河套地区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谁都知道,林胡与魏国,即将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