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远方的变故二-第2/3页





    赵弘润diǎn了diǎn头,旋即又忍不住问道:“依六叔之见,陇西还能坚持多久”

    听赵弘润又提到陇西的事,赵元俼愣了愣,眼神有些莫名地瞧了赵弘润几眼,旋即皱眉说道:“不好说但,陇西魏氏,近十几年来损失了大量的男丁,尤其是最近几年,情况尤其严重”

    原来如此。

    赵弘润顿时就恍然了。原来是陇西那边连年与其他氏族的人发生战争,导致魏氏一族男丁萧条,怪不得六王叔赵元俼会说几近灭国。

    想想也是,若是国内的男丁在连年的战争中牺牲,最终连国土都保不住了,难不成还要国内的妇孺老幼提着武器上战场杀敌么

    实在不行就让陇西的魏氏也迁出来呗。

    似这种话,赵弘润也就只能在心底想想,毕竟大魏的姬姓赵氏出自陇西的姬姓魏氏,倘若真将魏氏族人接到大魏来,那到时候,赵氏与魏氏究竟谁当家做主

    这可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要知道楚国就是因为芈氏与屈氏这两支同样出自熊姓的氏族彼此关系难以调和,才引发了一系列的内乱。

    相信大魏国内那些姬姓赵氏一族的人,多半不会让魏氏的同姓族人踏足颍水郡,毕竟谁都不是傻子。

    可难道真的要袖手旁观么

    赵弘润皱紧了眉头。

    他很清楚,目前的大魏,在北方韩国与南方楚国两者的威胁下,并没有出兵冒着与阴戎开战的危险长途跋涉去支援陇西的实力,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陇西的姬姓魏氏一族迁移到大魏来。

    这个办法要远比大梁这边直接出兵支援陇西更加稳妥。当然了,其危害性也不小。

    算了,我想这些做什么。这些事,自有父皇与朝臣们去操心。

    赵弘润摇摇头将这些胡思乱想抛之脑后。

    叔侄二人在漆黑寂静的街道走了一阵,最终还是乘坐了马车,来到了赵弘润的肃王府。

    此时夜色已深。赵弘润发现赵元俼脸上也已有了几分困倦之色,也就没有拉着这位六王叔彻夜长谈,反正来日方长嘛。

    于是,赵弘润便亲自将六王叔赵元俼与他那几名不晓得是不是宗卫出身的随从们安置在了西苑。

    毕竟沈淑妃与乌贵嫔早已搬回了皇宫,西苑的屋子足够赵元俼与他的随从们居住。

    道了别,赵弘润也回自己的房间歇息去了。

    作为肃王府的主人,赵弘润居住在王府的北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屋正殿,在内殿靠东北侧的房间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房间外。曾高挂一块逍遥轩的匾额,想来那是他为了纪念曾经被其父皇派禁卫摘掉的那一块逍遥阁的匾额。

    不过没挂几日,就被赵弘润自己摘掉了,毕竟他并不认为自己如今的日子过得有多么逍遥,挂着这块匾额,纯粹给他自己添堵。

    而对此,宗卫们习以为常,毕竟他们家殿下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纠结。

    次日天明。赵弘润早早就起来了。

    他叫厨房的庖厨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来弥补昨日未曾为他六王叔赵元俼所摆的接风洗尘宴席。

    因为邀请的以及作陪的皆是自己人。因此赵弘润并没有将宴席设在前殿,而是设在北屋的偏厅。

    毕竟他总感觉一人独坐的案宴要比众人围坐的桌宴疏远许多。

    可能是长途跋涉的赶路实在过于劳累,赵元俼直到巳时三刻时才在偏厅露面。

    待迈步走入偏厅,赵元俼便笑着向自己这位侄儿表示感谢,感谢他有些替他设这个接风宴。

    “六叔你有口福了,咱肃王府的庖厨。那可是从皇宫御膳房借来的。”

    将赵元俼请到主宾客的座位,赵弘润颇有些自得地说道。

    赵元俼闻言哈哈一笑,逗着他道:“那六叔真得见识见识了。希望你这里有六叔未曾尝过的珍馐。”

    听到这句话,赵弘润不觉有些气馁,毕竟眼前这位六王叔。那绝对是吃的行家,飞禽走兽、披羽带鳞,有什么是这位六王叔没吃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