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买镯子的钱



    运康集团在林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定邦集团带着他们参观集团本部的各个行政部门以及两个生产基地。

    第四天,沈锋他们才和夏定国、夏安邦一起面对面地坐在了会议室。

    会议桌的两边风景截然不同。

    运康集团这边都是精干的年轻人,而定邦集团这边是清一色的老将。

    夏寒阳在接待上可以代表定邦集团,但是在正式会议这样的场合上却没有出面的资格。

    “通过这两天的参观,我认为定邦集团不愧是一个有实力的集团,在两位叔叔的领导下,有着让人羡慕的发展前景。”沈锋先是赞扬道。

    夏定国面带微笑,说道:“定邦集团和运康集团诞生于同一个时代,赶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好时候,借着改革开放这股春风,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

    机会,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夏定国说话所站的高度,是子继父业的沈锋所欠缺的。

    “夏董事长,这次我们运康集团来林城,是带着万分的诚意,现在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所以政策也在向这方面倾斜。我们面对的商业环境已不同以往,合作是大势所趋,有钱大家挣。这次我们拿出最新研发的新能源电机技术与贵集团谈合作,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沈锋向夏定国抛出了橄榄枝。

    在新能源电机和油电混动技术的研发上,定邦集团还是一片空白。

    定邦集团的发动机主要的供给对象是制造卡车的企业。

    这种企业对发动机的要求是可靠耐用和大马力。

    夏定国所知道的是,现在新能源在马力上不能满足卡车制造企业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并对新能源在卡车领域的应用并不看好。

    定邦集团的研发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所有的精力还是放在汽柴油发动机上。

    人越老,胆越小,越想求稳。

    但现状是,汽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潜力像是接触到了天花板,研发力度很大,但是进步却很小。

    夏定国固执地以为,只要自己能固守住北方的卡车市场,就能确保定邦集团这列战车持续向前。

    “沈锋董事长,我很欣赏你的胆识,现在全国尚没有几家企业在搞新能源,甚至现在路上跑的车,都没有几辆是新能源车。我们集团所生产的发动机主要是供给重卡生产企业。这种车辆一拉就是十几吨乃至几十吨的货物,对马力要求特别高,最低也在五百匹以上,咱们的新能源或者混动电机能达到这个标准不能?”夏安邦笑着问道。

    运康集团的新能源电机的马力普遍在三百左右,基本上满足家轿市场的需求,于重卡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对于这样的现状,沈锋持乐观态度,卡车迟早会用上新能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的车轮谁都顶不住,科技的车轮同样如此。

    “新能源和混动,无疑是我们这种发动机制造企业的未来盈利增长点,现在我们研发的产品已经可以输出三百马力,只要再不断研发下去,马力达到五百匹也不是不可能。”沈锋很有信心地说道。

    “沈董事长的设想是美好的,但是新能源动力现在面对的技术及现实上的难题还有很多。就拿续航来说,重卡只要一动,少则也是四五百公里的路程。新能源能否在一次充电的基础上,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完成这样一次运输?”夏安邦很实际地问道。

    “任何项目的起步,都是重重困难,新能源的研发也是如此。你说的情况,新能源是暂时无法实现,但是不一定未来不能实现,趁现在新能源刚刚起步,我们就着手搞研发,我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问题难关会一个个地攻克。”沈锋很有耐心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