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萧逼王的高光时刻-第3/4页





    “萧郎君,萧郎君,快快,我家大郎君有请。”

    ...

    原来是清谈已经开始了好一阵,双方争执不小,各有各的理,而今晚清谈的主题,是围绕着萧书的那句“装逼”之语。

    方才萧氏三兄弟在与杨氏兄弟拼酒,大家没好意思打扰,这会儿拼酒结束,便迫不及待的来请,纷纷想听听萧书有什么高见。

    清谈的一方是徐邈、赵芸菲等几人,另一方则是京口本地才俊以郭淮为代表,接着之前的话题,郭淮明里暗里狠狠损了一顿徐邈。

    徐邈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反驳郭淮的:“何不教蛮夷礼仪乎?”

    言道:“我大晋兵峰所至,王臣礼仪皆至,自可教蛮夷礼仪。”

    这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嘲讽当众人,你们若是能让朝廷收回北地,他爹徐藻就能去北地教化蛮夷。

    紧接着,又继续之前的话题“圣人食五谷,故饿”,引述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徐邈言道:“圣非圣,道非道。”引述:《孟子·离娄下》,道: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既:“非圣非人,乃是治国之道。”

    每个人对“圣人食五谷,故饿”中的圣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徐邈认为此圣人乃是“治之国道。非人道。”

    郭淮认为圣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先己后人,毫无私心私欲,所以能够保全其身,并获得长久,这是把圣人神化了。

    两边为此,引经据典,至此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萧氏三兄弟款款而来,衣带飞舞,萧书领衔出场,气势不凡,面容冷峻,显得高不可攀,真是装的一手好“逼”,谁还能认为他没读完《论语》呢?

    郭淮问道:“萧世兄,你且说说,圣人何为?”

    萧书想着萧钦之与崔老头的对话,淡淡答道:“圣人没有三头六臂,圣人也不会腾云驾雾,圣人需食五谷。”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以一介凡人之躯做出了造福万代的事,故而称为圣人”

    这是萧钦之用来怼崔老头的原话,一字不差,当时萧钦之心中的圣人是以袁老为原型,故有此类话出。

    至此,还不算完,萧书缓缓走至惜河边,仰头四十五度看向了夜空中的一轮弯月,背后负一手,另一手指着月,说道:

    “你们的圣人在天上,而我的圣人在地上,每一个为我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都是我心中的圣人。”

    说完这句话,萧书便飘飘然而去,徒留下一个指月的背影,不得不说,这个“逼”真是绝了。

    而且走的时机,也恰到好处,若是有人在多问一句话,怕是要露馅了。

    至此,萧钦之都忍不住拍手为萧书喝彩,真TM是装“逼”界的天花板。

    而留下的人,则是陷入了沉思,心想萧书的话,愈想愈是有道理。

    ......

    惜春园里,宴会上发生的事,一刻不停的通过仆人向外界散播,刁氏庄园的一处名为“芳霏”的别院里,灯下露着两道清瘦的身影。

    书案上的左伯纸上,用飘逸却不失娟秀的行书,书写的一首诗,正是晚上刚出的《北雅集题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