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将门



        《明史》中称其:“大小百十战,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同时,马芳的儿子马林自少年随父征战,成长了起来。

        蒙古俺答汗一次次败在马芳手下,总是不甘心,又派儿子辛爱率十万精兵入寇明万全右卫,在万全北与马芳的一万人马遭遇。

        部下看到蒙古兵马声势浩大,兵精马快,都劝马芳避敌锋芒,等待援军。

        在马芳的意识中,只有主动出击,便带部队先进驻马连堡,又否决了将土抢修筑垒的建议,让劳累的土卒休息,在堡上树起“马”字军旗。

        十万蒙军已经对马连堡形成合围之势,一见“马”字军旗,就犹豫不决,因为他们太怕马芳了,不敢发起进攻。

        休息了一夜后,马芳令大部整装待命,派出两股精骑包抄蒙古大军的后路,然后亲率一千精兵杀入敌营陷阵,约定一个时辰回来。由于人少,被蒙古兵马围个里三层外三层,一时难以脱身。

        马芳的儿子马林也在营中,见父亲过了约定的时辰未归,恐生意外,也点了一千骑来寻找父亲,远远就看到敌骑丛中有红袍红马者正是自己的父亲马芳。

        马林发一声喊,率这一千人马冲了过去,与父亲会合,又率先杀开一条血路,护送父亲马芳返回马连堡大营。真乃:吉人自有天相,临危自有儿扶。

        马芳父子返回马连堡,立刻命令整装待发的部队出击,蒙军被马芳父子好一阵冲杀,早就胆怯,见明军又如狼似虎杀来,惊慌失措,自相踩踏,乱成一团,这时派出的两支奇兵从后发起攻击,蒙军一时间不知来了多少明军,溃败而逃,十万大军作鸟兽散,马芳取得马连堡大捷,时人称马芳为“疯子马”,他的儿子因身披素征袍,英勇陷阵救父,“又雅好文学”,被人称之为“锦马林”。

        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62岁的马芳告老回乡,两年后去世,终年64岁。

        马林自少年开始随父征战,出入疆场,精通兵法,耳濡目染了父亲克敌制胜的方法,逐渐成熟起来,成了独挡一面的大将,继承了马芳的事业,“尝陈边务十策”,深得万历皇帝的赏识。

        到了万历后期,蒙古势力逐渐消弱起来,而东北的女真部族成了明庭的心患,因此加强辽东镇抚十分重要,一直经营辽东的李成梁年岁已高,不足以震慑彪悍的女真各部,于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任马林“擢署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官”。

        马林相对于其父马芳而言,胆识稍逊,而儒弱有余,并且面对的对手也有所不同,女真人比蒙古人更狡猾,没有成建制的大部队,与辽东边境的大明王朝犬牙交错而居,叛服无常,令马林在父亲那里学来的一套实战方法很难应用到实践上。

        随着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强大,以所谓的“七大恨”开始反明,建立后金政权,处于女真纵深地带的开原城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辽东总兵李成梁放弃经营多年的宽甸六堡后,让开原完全失去屏障,曾任辽东巡按的熊廷弼就曾力陈防守开原的重要性。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王朝决心除掉后金这个辽东的心腹大患,调集了重兵,准备直捣后金首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一带),以兵部侍郎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兵分四路共约十一万人马。山海关总兵杜松出西路;“晚明第一猛将”刘綎出东路;开原总兵马林出北路;威振辽东的李成梁儿子辽东总兵李如柏出南路,采取四面出击,最终合围歼敌的策略,企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