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我还是先吃这个吧



        秦鹮的音乐启蒙,其实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学校倡导学生充实课余时间,号召家长带孩子学习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包括但不仅限于绘画,书法,乐器等等。

        秦怀诚打算手把手教她水墨丹青,可秦鹮连门都入不了,停在练控笔的那一步,吊着毛笔半天站下来,小胳膊肘就抬不起来了,一边哭一边挨揍。

        崔女士心疼闺女,把笔撇一边去了。

        最后,娘俩瞒着秦怀诚,偷偷找到隔壁药厂看门的老大爷。

        大爷姓关,退休前在市戏曲协会工作,是个杂学家,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点。

        他扯着小秦鹮的手指头,左看看,右看看,还掰来掰去,最终下结论:

        孩子手指头又长又软,学二胡吧。

        秦鹮一开始很抗拒,她觉得拉二胡一点都不好看,同班小姑娘都学钢琴小提琴,穿着小裙子漂漂亮亮的,凭什么她就要抱一把丑不拉几的二胡呢?

        怎么看都像街头卖艺的。

        崔女士拍她脑门,有的学不错了,还挑三拣四,要是让你爸知道打断你腿。

        秦鹮噤了声。

        从那以后,不论寒暑,但凡秦怀诚不在家,她又写完了作业,就会偷偷溜到药厂的门卫室,找关爷爷学二胡。

        关爷爷有好几把二胡,给她用最好看的一把。

        弦轴是雕花的,琴头有刻字,千斤用白棉线细细绑了,调成适合她的高度。

        学二胡很苦,一点都不比练字画轻松,关爷爷又是个老派的人,还要正儿八经拜师的。拜了师父,就要听话服管教。

        可也奇怪,再辛苦,秦鹮也不抗拒,刚开始练把位,练揉弦,左手手指都磨出血了,也没掉过眼泪。

        她喜欢音乐,不拘形式,有时候听关爷爷拉曲子会听哭,好像天生对旋律极度敏感,对音符的排列逻辑和堆砌感同身受,有情感共鸣。

        关爷爷和崔女士说,这孩子有天赋,有条件的话,就走这条路吧,别耽误了。

        崔女士嘴上答应下来,心里却犯难。

        毕竟整个秦家视音乐为雷池,别说将来考音乐学院,就是让秦怀诚知道自己闺女偷偷在外头拜师学乐器,都要掀了屋顶的。

        就这样,秦鹮偷偷摸摸地在关爷爷那里学了三年的二胡,一直到升初中。

        秦鹮开始住校,老人家也准备跟着儿子去南方定居。

        临分别前,关爷爷把秦鹮用了三年的琴送给她,那把琴价值不菲,是真正的好东西,秦鹮哭着拒绝了。

        她不敢把琴拿回家,怕被秦怀诚发现,更怕辜负了老人家的好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