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此柴窑非笔柴窑(求推荐,求月票)-第3/4页
林牧则是微微摇头,说道,“柴窑虽然有其名,但是并没有发现窑址,又无实物,所以不算是五大名窑之一,这五大名窑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听到这话,张伟也是尴尬的挠了挠头,想要秀一下知识面,结果还秀歪了!
路正青则是哈哈一笑,说道,“我说的这个柴窑,跟你们说的柴窑可不是一回事,我说的柴窑,就是单单字面上的意思,烧柴的窑口!”
林牧和张伟闻言,全都是愣住了!
烧柴的窑口,叫做柴窑,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窑口外面,摆着不知道多少件瓷器的胚胎,都是准备运进去烧制的!
看着这么多的瓷器,林牧有些好奇的问道,“舅舅,这些瓷器都是咱们厂制作的吗?我怎么看有些人不像是厂里的人啊!”
路正青微微一笑,说道,“你看这一面墙的木柴,你猜猜有多重?”
林牧和张伟都看向了那几米高的木柴垛。
张伟想了想,说道,“这最少也应该有个三五吨吧!”
林牧则是摇了摇头,说道,“绝对不止三五吨这么少,起码超过了十吨!”
路正青微微颔首,说道,“小牧猜对了,十吨的木材!”
路正青走到木柴垛的旁边,随手拿起了一根成年人手臂长的木柴,递给了林牧!
林牧接过来,放在手里,捏了一下,感觉这木头十分的粘手,而且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松香味!
“舅舅,这是松木吧!”
林牧好奇的问道!
路正青点了点头,说道,“这都能看出来,不错,这是马尾松木,是柴窑烧的最好的木料之一,油性足,温度高,持续燃烧的时间长,这样才能更好的烧出瓷器里的韵味!”
看着这十吨的马尾松木,路正青笑着说道,“这十吨木材,就是烧这么一次窑,所以,每次我们要烧窑的时候,周围的同行,都会把他们已经制作好的瓷器胚胎送过来,一起烧,这叫拼窑!”
张伟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说道,“哦,原来烧窑也有拼窑啊,就跟拼车一样呗!”
路正青指着桌子上一盘白色的茶碗,说道,“你看,这就是白瓷的素胎,看上去是不是麻麻咧咧,一点都不圆润啊,但是经过烧制之后,就会变得漂亮起来了!”
林牧看着烧窑的师傅将一个个的瓷器素胎放入到一个圆形的,像蒸包子的笼屉一样的东西里,不由的问道,“舅舅,这是什么啊?”
“啊,这叫匣钵,由于咱们这是柴窑,所以,需要把素胎都放入到里面,避免被柴火燃烧之后的灰尽染在上面,导致器型的不美观,当然,也有些瓷器也不用放进去!”
路正青看了一下,从不远处的桌子上,拿起来了一个小茶壶。
这个小茶壶的外表上,有着非常自然的褐色的痕迹!
“你看这个茶壶,就是直接放入到了柴窑里,并没有任何的保护,烧制的过程中,灰落到了这个素胎上,就形成了这种自然流淌的草木灰釉,这其实就是两千多年前,最原始的那种瓷器烧制成型的样子了,不过,有人就喜欢这种东西!”
趁着第二批匣钵还没做装好,路正青带着好奇心爆棚的林牧和张伟走进了柴窑中!
全部弧形的内壁,里面的砖面,都已经烧成了黑色的琉璃状,看起来非常的漂亮。
路正青说道,“现在这种柴窑已经非常稀少了,尤其是在咱们德化,只有几座传承几十年的柴窑!”
柴窑里面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很快,三人就走了出来!
窑口的旁边,摆着几块砖头,林牧好奇的捡了起来,感觉这砖头,跟平常见的砖头大不相同!
这种砖要比平日里看到的红砖要薄一半左右,但是质感很结实。
这块砖的形状也很奇怪,竟然是小尺寸梯形的!
旁边的张伟也是好奇的探头看来,uu看书说道,“这砖,看着还真奇怪啊!”
林牧想了一下,微微摇头说道,“也没什么奇怪的,刚才咱们也进去看过了,这柴窑就是穹顶型的弧面建筑,里面没有任何的支撑点,只能依靠砖和砖之间的结构作为支撑,所以,形状就必须是这样,而且还不能太厚,否则的话,自重就太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