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572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九四年春节,陈予权是在星州过的,忙碌而充实。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陈予权眼下已经将家安在了星州,基本上离开了浩阳。

 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星州才是故乡,跟浩阳关系不大。

 母亲卢文秀,妻子田青筱,当然是一切以他的意见为主。

 不过浩阳那边,陈予权也不可能全部丢下。

 毕竟他现在定着“浩阳陈七”的名头,陈氏家族在浩阳南街,是一个大家族,他许多名义上的亲房亲族都在那边,完全割裂联系肯定是不现实的。

 身为一个越来越受官方重视的民营企业家,陈予权身上的光环也是越来越多。

 到目前为止,陈予权已经身兼星州,青峰,滨海,江口四地的官方职务。

 其中最正式的是江口市某协委员。

 类似的官方身份,只能有一个,所以陈予权在青峰,星州,滨海担任的都是带有一定官方性质的民间协会负责人。

 比较重要的一个头衔,是星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

 原本这个协会是要推举他担任会长的,陈予权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么多时间在星州参加各种会议,因此婉拒了。

 主动要求担任执行会长,在会费和各种赞助款上,陈总慷慨解囊,从不吝惜小气。

 是星州民营企业家协会著名的“散财童子”。

 关键是人家有这个实力。

 现阶段,哪怕在星州这样的省会城市,真正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并不多,大多数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完成原始积累呢。

 部分所谓的民营企业,全部资产加起来,可能还没陈予权一次赞助款多。

 年初,陈予权回了一趟浩阳。

 独自回去的。

 一方面,他得去关注一下自己设立的那个“助学基金”。

 虽然一直是交给九阿公在打理,好歹自己这个大老板一年到头也得露个面,跟那些获得资助的陈氏族人见个面,吃顿饭,说上几句话,给大伙打打气鼓鼓劲什么的。

 陈总现在已经是公众人物,这个名声还是很重要的,该讲究的时候必须要讲究。

 如果他现在不讲究的话,看上去是没有什么大碍,但在将来,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响亮的时候,这些“黑历史”就有可能被人翻出来,狠狠炒作一番。

 到时候,“陈爸爸”就有可能从万众仰慕变成“过街老鼠”,被硬生生拉下神坛。

 这样的事情,陈七爷自然要未雨绸缪,尽力避免。

 但陈予权回浩阳,最重要的还是与杨光辉见面。

 这一年多来,杨光辉在浩阳干得有声有色。

 区区一年时间,“满堂红酒厂”已经一跃成为青峰地区的明星企业,被青峰地区包装宣传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模板。

 应该说,对于“满堂红酒厂”的宣传,大部分还是属实的。

 在承包酒厂之初,陈予权便立下了一条大原则:绝不占国家的便宜。

 满堂红酒厂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后,国有股本始终是第一大股东,并且承包合作的各方都白纸黑字签了协议:五年期满,国有资产有权优先收购私人股本。

 在同等条件下,国有资产享有优先权。

 正因为有这个协议在,所以这个典型很顺利地被竖了起来,上级部门对此非常满意。

 而这正是杨光辉主政青峰地区最大的政绩之一。

 区区一个两千多人的酒厂,纳税份额占到了整个青峰地区的百分之十。

 简直亮眼!

 杨光辉早在九三年年中就已扶正,成了青峰地区的一把手。

 一手创造了“满堂红”奇迹的陈予权,自然也成为最受杨光辉欢迎的客人。

 虽然这一年来,陈予权特别忙,回青峰地区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两人的电话联系却从未中断过。

 一开始的时候,杨光辉还略带几分矜持,后来也就慢慢放开了,遇到难以决断的经济问题,直截了当就在电话里向陈予权问计。

 陈予权也确实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资源深加工。

 青峰地区在静江省的定位一直都是很清晰的:资源型地区。

 未来撤地设市,也是资源型城市的定位。

 作为过来人,陈予权很清楚,单纯靠出售资源,是非常危险的。

 一则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另外则是资源也有贬值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