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暗度陈仓(二)-第2/8页
对项羽集团而言,赵国陈余事小,可暂时搁置。
其他二路都很麻烦,齐国紧邻西楚,直接威胁西楚的安全。汉军虽远离西楚,但刘邦志存高远,长远来看,是最强劲敌。
全面进攻,没这个实力。
重点进攻,哪里是重点呢?
当范增亚父大力劝谏项羽举兵西进关中,救援章邯、攻打刘邦时,刘邦的预定儿女亲家项伯就马上提醒项羽,如果大王举兵西进,田荣率军攻打彭城,到时首尾不能相顾,那如何是好?
楚国朝堂,又在争论不休。
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歧背后的利益勾当。
范增在左耳劝,项伯在右耳吹,搞得项羽头都大了,在伐齐还是击汉之间举棋不定。你们搞得我脑袋好乱呀,我又不能劈成两半,一半伐齐,一半击汉,真的很烦躁,不要再争吵了。
不要事后诸葛亮,两个部下的意见,都有道理。
正当项羽迟疑不决、头痛之际,张良送毒药来了。
屡试不爽的大绝招,杀人不见血的反间计。
张良一向胆大心细脸皮厚,内心强大无所畏惧,但他此时此刻特别害怕项羽这个人头脑一热,直接带着军队来灭掉刘邦。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留在栈道这边的张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邦原本派张良以韩王司徒身份略取韩地,张良善谋略但不善将兵作战,所以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一事无成。于是张良改作信使,干起谋略老本行,送给项羽两封信,给项羽出出坏主意,引诱项羽放松对刘邦的防范,把项羽的兵祸之灾引向齐国。
一封信是张良写给项羽的。主要内容是,汉王所得的封地本不是他应得的,他只想要得到关中地区,若能履行“先入关者为关中王”的盟约,即适可而止,绝不敢也不会再向东进发。
刘邦危险性最小,他的军事行动,只是想夺回关中王的位置,并不想反叛,不要误会,刘邦忠心耿耿,愿意臣服于项羽。
刘邦的心思,张良最清楚,志在天下。
张良不是道德君子,大言不惭,又在忽悠别人。
另一封信不是张良写得,而是转发田荣、陈余写给天下诸侯王的公开信,主要意思是,我们齐国和赵国准备联手消灭楚国,项羽不仁不义,大家不要去帮他,要帮忙,来帮我们的忙。
两封信一对比,如何选择一目了然。刘邦只想进入关中,田荣却要偷袭项羽、消灭楚国,这么简单的选择题,下决心吧。
霸王,您进攻的方向,必须是田荣。
如果把方向弄错了,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
不要犹豫了,优先干掉那些不臣服于您的反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